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踢足球显著增加脑震荡风险?你的孩子应不应该踢球呢?

踢足球显著增加脑震荡风险?你的孩子应不应该踢球呢?

2017-03-20 来源:医信妇儿频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考虑到儿童头骨比成年人硬度低,同时大脑还在生长发育,因此对儿童也不能放松警惕。为了避免对于儿童大脑可能的伤害,美国青年足球官员建议14岁以下儿童不要练习或使用头球技术。
  近几年来,尽管空气污染日益加重,但在国家的号召下和健康理念的传播下,不少家庭都养成了积极运动和锻炼的习惯。而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不仅能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加儿童的团队合作能力的运动。
 
  因此不少家长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习足球,或参加足球比赛,寓教于乐。但最新发表在神经科学领域顶级杂志《神经学》的一项研究却发现:足球运动中的头球会显著增加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脑震荡、头痛、头晕等)的概率。
 
  ▼足球头球=脑震荡?
 
  头球是足球运动中一项基本技能,不少儿童球员从小就训练头球技术。通过调查222名足球业余爱好者,医学家发现头球和出现中枢系统症状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随着头球次数的增多,出现头痛、头晕眼花以及脑震荡的概率就越高。
 
  ▼主动头球比被动撞击更安全?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突然被足球或异物击中头部,眼冒金星的经历。而同样是用脑袋撞东西,电视中用头球攻门的足球明星则显得更加轻松,这也给不少人留下了这样的错觉:用头主动撞击比被动挨撞更加安全。
 
  医学家发现,主动头球和被动击中头部,对于出现头痛、头晕、脑震荡的概率来说没有差别,都有很高的风险。原因可能是足球运动速度较快,有时速度甚至可达到200km/h。同样,男性和女性对于脑震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来说也是平等的。
 
  ▼儿童应该踢球吗?
 
  相信对于不少父母,更加关心的是足球对儿童的影响。但遗憾的是,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也没有最正确的答案。本研究的受试人群是成年人,结论也只适用于成年人,目前还没有关于儿童的直接研究,因此足球头球对于儿童中枢系统症状的影响以及儿童大脑生长发育的影响目前还处于空白。
 
  考虑到儿童头骨比成年人硬度低,同时大脑还在生长发育,因此对儿童也不能放松警惕。为了避免对于儿童大脑可能的伤害,美国青年足球官员建议14岁以下儿童不要练习或使用头球技术。
 
  虽然目前在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业内一般禁止10岁以下儿童训练头球。然而考虑到儿童越早训练越容易练就较好的足球技巧,不少足球学校会尽早训练这项基本功,部分学校15岁开始就有较大强度的头球课程。
 
  ▼选择运动需谨慎
 
  不少家长都会将孩子从小学习运动,希望能有一技之长,尽管运动都能强健体魄,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适合的运动是不同的。
 
  10岁以下儿童适合冲突较少的球类运动和跑步等负荷较轻的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滑冰等。10岁以上儿童可以逐渐加入一些负荷,如足球、网球、引体向上。
 
  但原则都应是适度适量,不伤害身体。尽管足球是各个国家都十分流行的一项运动,但儿童是否应该练习头球,家长还需更加谨慎。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