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急救 > 关于儿童溺水!

关于儿童溺水!

2017-03-09 来源:儿科助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意外伤害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危险因素,溺水是儿童常见的意外死亡原因,特别是在夏季。本文着重介绍溺水的相关知识,对溺水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让溺水儿童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护。

  关于儿童溺水!

  意外伤害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危险因素,溺水是儿童常见的意外死亡原因,特别是在夏季。本文着重介绍溺水的相关知识,对溺水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让溺水儿童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护。

  一、国外有关溺水危险因素的研究:

  1.游泳水平:尽管从理论上讲游泳水平高者发生溺水的可能性低,但是游泳水平和溺水危险度之间的关系还不甚明了。有研究认为,游泳者水平越高越喜欢危险的水体活动,从而面临更大的危险,继而导致溺水率升高。

  2.疾病:人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可决定溺水的发生,虽然目前没有精确的数据说明某些躯体疾病可以使人容易发生溺水,但是癫痫增加溺水危险度的作用已得到证实。

  3.酒精和药物:酒精和药物会降低一个人的判断力导致溺水发生,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一项研究发现,60%的溺死者曾服用酒精或药物,又有一项干预性研究发现溺死率随着水域周围酒类消费量的减少而下降。当然这对儿童来讲另当别论。

  4.不安全水域:保障水域安全性是降低溺水发生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游泳池、池塘、水库等水体周围没有屏障,没有明显的警示标识,以及某些设计和管理上的缺陷、监护人的失职都会导致危险的发生。

  二、溺水后的病理生理

  溺水指水淹没面部及呼吸道,继而窒息,引起换气功能障碍,反射性喉头痉挛而缺氧窒息,造成血液动力及血液生化改变的状态,即屏气-喉痉挛-水入呼吸道-心脏骤停。溺水可以分为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两大类:

  1.干性溺水:约占溺死者10~40%,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发生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

  2.湿性溺水:人淹没于水中时,本能地引起反射性屏气,以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不能坚持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了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入血液循环。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淡水、海水、粪水等),引起的病变也有很大差异。

  溺于淡水和海水都可引起反射性的气道关闭及肺顺应性降低而致缺氧,但两者形成肺泡通气障碍的机理不同。淡水进入肺泡后,由于渗透压低,肺泡面积大,很快就经肺泡壁吸收入血,使血液稀释,在2min左右就可以使血容量增加1倍,吸入的水主要在静脉系统存留,静脉压迅速增高,动脉压很快降低,红细胞大量溶解,血红蛋白和钾离子释出,钠离子因血液稀释而减少,高血钾很快就可以引起心室纤颤或心搏骤停,血氧含量在数分钟内就降到原来的1/10,造成脑缺氧和心肌缺氧,成为中枢性衰竭的主要原因。海水进入肺泡后,由于海水的含盐量为3.5%,渗透压高,血液中的液体渗入到肺泡,使肺泡内充满含蛋白的血色黏稠液体,还可能使部分肺泡破裂,严重影响血氧饱和度,数分钟以内可使血氧含量降到原来的1/10,海水中的盐类可迅速进入血液,3min左右血钠含量增加2/3,血钙含量增加1倍,血镁含量增加数倍,造成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心跳停止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出现的时间较迟,同时有全身组织普遍缺氧和代谢分解产物的增加,这些改变也较为迟缓,因此溺于海水的人死亡较晚,可以挽救的时间也长于溺淡水的人。

  三、影响抢救预后的因素

  有研究提出,影响溺水患儿预后的因素有:(1)3岁以下;(2)溺水时间>5min;(3)救助到复苏开始在5min以上;(4)入院时深昏迷;(5)动脉血气pH≤7.1。若5个项目符合2个以下,90%可以恢复;若满足3个以上,仅5%能恢复。所以,及时有效的院外急救护理对溺水患儿的预后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四、溺水的现场急救:救护原则是迅速将患儿救离出水,立即恢复有效通气,施与心肺复苏术,根据病情对症处理。

  1.迅速将溺水患儿救出水面,初步评估,需要了解以下一些信息:

  (1)口唇有无紫绀,口鼻中有无污泥、杂草等;(2)判断意识状态,反应程度;(3)是否有呼吸;(4)是否有脉搏,强弱及频率;(5)体温:触摸患者肢体末梢血供情况,有无发绀或花纹;(6)是否有脊柱损伤,胸部、腹部及盆骨外伤等。

  2.改善患儿的呼吸,尽量减少缺氧时间。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患儿口鼻中的污泥杂草等,将舌头拉出。常会遇到牙关紧闭者,可按捏两侧颊肌,再用力开启(注:一般院前急救现场无开口器),松解领口开放气道。

  (2)控水:切勿因控水过久而延误抢救。循证医学表明,随着现代心肺复苏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三大技术的建立,控水只会延误复苏,加重误吸,明显增加死亡率。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不要浪费时间用腹部或胸部冲击法来控水。(注:溺水者喉痉挛,无论哪种控水方式,控出的是胃内容物和胃内水,肺内的水很难出来,控水法可能源于传统。)

  (3)心肺复苏:①患儿仰卧于地上。②用5~10sec时间判断意识,有无反应。③检查有无呼吸(有时仅有喘息)。④开放气道,采用“仰头举颌法”,有外伤时采用“推举下颌法”。⑤向其他人员大声呼救,拨打救援电话。⑥判断颈动脉或肱动脉搏动,时间5~10秒。⑦如果有大于60次/min的脉搏,每3秒给予一次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儿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需见胸廓抬起,每2min重新评估一次脉搏。⑧如果无脉搏或脉搏小于60次/min,立即给予胸外按压30次,部位是双乳边线中点,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频率≥100次/min,中断不能超过10秒,大约18秒内完成30次按压,按压后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再进行下一次按压。⑨30次按压后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按压通气比30:2(双人操作15:2)。⑩操作5个循环再次判断呼吸及脉搏有没有恢复,如果没有,继续下一轮5个心肺复苏循环,直至恢复或急救支援到达。

  (注:以上是专业的心肺复苏流程,在现场紧急情况下,根据溺水者情况,可以简化为以下流程,不必过分强调控水。

  1、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4)保暖:溺水患儿体温大多偏低,应迅速脱去患儿潮湿衣服,擦干皮肤,最好能换上清洁干燥,柔软宽松的衣服。

  溺水的院前急救必须争分夺秒,现场能否及时正确处理,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基本抢救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的急救常识,使在第一现场的最初目击者能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技术。

  另外,溺水后不要惊慌乱动,头脑保持清醒,手放下,取仰卧位,则口鼻可以露出水面呼吸,吸气宜大、深,呼气要浅,这样就能浮于水上待援,切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