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配奶粉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清洁。奶粉是在现代化大工厂里经过严格杀菌和消毒生产出来的,所以是无菌的。从把干净的奶粉调稀成奶液、一直到喂进婴儿嘴里,必须注意不要让细菌和病毒混进去,这是护理婴儿者的责任和义务。在痢疾和伤寒流行的地方,经常由于奶液中混进了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而引起了小儿痢疾和伤寒。
究竟通过什么途径使配方奶中混进了细菌呢?最常见的就是母亲或护理者自身为带菌者,在调配配方奶时就把细菌带进去了。另外,就是苍蝇和蚜虫等昆虫爬上了忘记覆盖的奶粉上,或者钻进奶瓶里,或者爬到奶嘴上,从而把细菌带了进去。另外,作为作为清洁灶台或者饭桌的抹布挂在水池上面时,由于多少还沾有一点食物或者气味,所以就可看到乱飞的苍蝇和蚜虫先停留在不洁的抹布上、沾染上细菌,然后飞到洗干净的奶瓶或胶皮奶嘴上,就会使其带菌。
要想把调好的干净配方奶喂到婴儿嘴里,必须堵死上述细菌混入的途径。母亲在调配奶粉前要用消毒液洗手,然后用干净毛巾擦手(用旧了的毛巾只要干净并经过日晒也是清洁的,以手帕大小的毛巾为最好,每天要准备与调奶次数相同的毛巾数)。奶瓶和奶嘴要用开水烫,不要用抹布擦。
严格的开水消毒,就是把奶瓶、胶皮奶嘴、夹子等放在蒸锅里,煮沸10分钟后把火关掉。待完全冷却后,首先取出夹子,然后用它把奶瓶夹出,往奶瓶里装入适量的温度合适的开水,使用奶粉罐里面配送的带有刻度的奶粉勺将奶粉装入奶瓶里,最后把奶嘴夹出安在奶瓶上,摇匀,即可喂哺婴儿。
每次调配奶粉都消毒奶瓶和奶嘴的话很麻烦,可以将六、七组奶瓶奶嘴一起消毒,使用时每次取出1组。但是,这样做的母亲10个人中只会有1个。在开始第1周里大都是用开水锅等来消毒,当婴儿奶奶(或姥姥)来了,说这样做太过分了时,母亲也就想简单点,于是把洗好的奶瓶用开水烫烫就算消毒了。这种办法如果不是在痢疾流行时期还是可以的。我不赞成用药品(包括清洗剂)消毒。
奶瓶在用过之后要马上倒出剩余的牛奶,然后反复用刷子和清水刷洗干净,口朝下倒立在有滤网分隔抬高的盆里放好。胶皮奶嘴在用后也要马上洗净。吃剩下的牛奶如果长期留在奶瓶里面,就容易繁殖细菌,而要清除掉已经繁殖起来的细菌则是相当费事的。
在出生后3个月内不要加谷粉如米粉等,由于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很低,即使加了谷粉也不能消化吸收。
在医院的调乳室里,护士在调配奶粉时,可以使用更大型的工具(锅、搅拌器、调奶用的圆筒等)但要将全部用具放入蒸锅内煮沸10分钟以上。在家庭里可尽量少用器具,以简便些为好,因为这样细菌混入的机会就少。如果母亲深夜起来配奶、现去卫生间洗手是比较麻烦的,可使用消毒酒精棉球把手擦干净后自然干燥,这样就相对方便很多。否则在疲劳的时候会偷懒不洗手而犯错误。不管怎么说用母乳喂养的母亲只要撩开衣襟就可以喂奶,而调配奶粉每次都要花费15分钟以上的时间,这无论如何是比不上母乳喂养的。但是为了抚养婴儿而挤出时间去进行调乳和制作辅食,这并不是浪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