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不想打针输液,轻松喂药的技巧在这里

不想打针输液,轻松喂药的技巧在这里

2017-02-04 来源:妈咪部落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剂量减半给儿童用药是不科学的。儿童的肝脏及大脑远没有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

  自从打针输液被揭露不适合轻易使用以后(Mommy科普时间:很多歪国规定3岁以下输液违法),粑粑麻麻们宁愿在家软磨硬泡也要坚持口服药治疗。于是喂药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

  一边是软硬兼施焦急+心疼的家长

  一边是病中挣扎抵抗就是不咽药的宝宝

  心好累……宝宝,你为什么如此抗拒吃药?要知道3岁以下孩子的药大多都是甜甜的水果味,并不存在苦或者难吃的问题。

  不加盐的辅食,白水蔬菜泥神马的从小吃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相信不止Mommy身边有9、10个月能吃苦瓜泥、榴莲、黑咖啡的宝宝(嗯,他们的爸妈也是很有勇气,此处不推荐学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在喂养时强烈反抗挣扎呢?原因很简单——

  焦灼的气氛

  手抖手僵的家长

  不舒服的姿势

  有了不愉快地吃药经历,宝宝再感受到要喂药了就会开始抵抗,然后家长更难喂药成功更加焦灼……如此陷入恶循环中。

  下面Mommy就来讲解一下正确的喂药姿势,从此麻麻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不吃药。

  喂药前准备

  1.医生开药

  不要根据宝宝症状自己配药在家喂,偏方药更不行。宝宝年幼,入口的药由医生开具是基本的底线。

  2.提前询问

  记清服药时间、次数和药量,如果喂药同时要加入果汁、糖等需要问清楚医生是否会影响药效。

  3.喂药工具

  好用的工具是轻松喂药的关键!毕竟宝宝还小,不会按照大人意识吃下规定地药量。

  根据药和宝宝大小选择不同工具↓

  滴管或注射筒:出生~学会吞咽,适合液体药

  喂药勺:出生~3岁,适合粉末药

  4.心理准备

  对于一岁半前的宝宝,家长大可以像辅食那样正常喂给;一岁半以上就要讲明“这是治病的药”“药吃了病才会好”保持态度温和,不因为宝宝一时抗拒而暴躁。

  喂药方

  首先根据宝宝年龄选择一个有利于喂药进行的方式,前方高能↓

  转移注意力(1岁半以前)

  对于剂量小、口感欠佳的药,麻麻可以在喂药同时做比较夸张的动作吸引视线,通常宝宝会顺势咽下嘴里的药。

  情景创设(1岁半以后)

  为吃药编一个故事,例如:老虎宝宝感冒了,吃药才能好,但它从来不怕吃药,嗷呜一口就把药吞进肚子里……

  宝宝不抗拒等于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就是根据药妥妥喂下去啦~

  药水类

  1.家长采取坐姿,让宝宝半躺在手臂上。

  2.用手指轻按宝宝的下巴,让宝宝张开小嘴。

  3.用滴管或针筒式喂药器取少量药液,将器具放在宝宝口腔的一侧,面颊的最深处,缓慢将药注入。舌根处的味蕾不是特别敏感,可以减轻宝宝对药味的抗拒,而且可以避免喂药时呛咳。

  4.喂药后可给与安抚奶嘴或饮少量的水帮助宝宝吞咽、减轻药味。

  片状/胶囊类

  1.将片剂碾碎,并捣成散粉状。如果是胶囊类药物,应把胶囊打开,把里面的药物颗粒碾碎(若胶囊里是粉状药物则忽略此步骤)。

  2.取适量粉末倒在小勺上,让宝宝张开小嘴后,将药粉直接送入口中。妈妈可以事先咨询医生,若此类药物可以配糖粉食用,妈妈可以在药粉上撒些糖粉,用意遮盖药粉的味道。

  3.取装有适量白开水的奶瓶给宝宝吮吸,以利于宝宝将药粉咽下。

  4.给宝宝吃一块小饼干,以减少药在嘴里留下的苦味。

  喂药误区

  1.拎耳朵喂药

  有的家长在孩子抵触吃药时,会采用拎耳朵的方式。

  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存在潜在危险。不管使用什么办法,强行给孩子灌药,都会加重孩子的抵触情绪,如果家长在情急之下不注意分寸,很可能会引起孩子耳周炎,如果用力太大还可能造成孩子听觉神经功能出现异常。

  2.压舌头喂药

  有的家长建议,用小勺盛药,压住孩子的舌头,顺势把勺里的药倒进孩子嘴里,这样孩子就会乖乖地把药咽下去。这种方法其实也不靠谱,压着孩子的舌头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一次性给药太多,还有可能会引起咳呛。

  支招:给孩子吃药,硬灌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只会引起孩子的更大反抗,压舌头的方式还是不要用。

  3.让宝宝干吞药片

  有的家长见孩子喝了一大杯水了,药片还是没吞下去,于是就让孩子干吞药片。但这种方式药片很容易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所以还是喝水用药比较好。

  支招:如果宝宝学不会连着水吞咽药片,就需要妈妈多花心思教导;确实困难,可以把药片碾碎小片,有助宝宝吞咽。3岁以内的婴幼儿首选液体制剂、冲剂或果味型咀嚼片等,较小婴儿尤适宜用滴剂。

  4.骗宝宝药的味道像糖果

  有的家长为了让宝宝吃药,会哄说药片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样甜甜的。但这个善意的谎言很容易会让宝宝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误以为药是糖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此外,也会让宝宝对父母的话产生不信任感。

  支招:教育宝宝要遵守服药的规定。我们应该告诉宝宝药不是糖,不可以乱吃,此外家长还应将所有药品放在宝宝无法碰到的地方。

  5.根据经验盲目用药

  有的家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盲目给孩子用药,怕宝宝生病而稍有不适便给其服药,这样做其实忽略了药物的副作用。

  支招:所有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6.随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很多时候都是家长自己充当“医生”来给宝宝配药。但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宝宝加大服药剂量;家长见几天用药没疗效,于是频繁更换其他药物,这样的做法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

  支招:给吃药前要仔细检查药袋上的名字、日期及用量,注意是饭前还是饭后吃,两次吃药的时间至少要间隔4个小时以上,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7.给宝宝喂成人药物

  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自己服过并且觉得有疗效的药物,他们认为只要剂量减半就不会有问题。北京和睦家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提醒家长,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剂量减半给儿童用药是不科学的。儿童的肝脏及大脑远没有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

  支招:宝宝生病应该及时就医,服用药物也应该服用儿童专用药物,切不可给宝宝服用成人药物。

  8.不按照指示喂药

  有的家长给宝宝喂药时非常随意,用果汁或牛奶给宝宝服药,服药间隔时间太短或太长,喂糖浆类药物不用滴管或量杯……这些行为不但会影响药物的效果,还可能给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小科支招:给宝宝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药物用量和服药间隔时间,用白开水服药,不要用果汁或牛奶。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