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儿童的急救知识普及、在加拿大儿童急救包里应该包含哪些“救命”的物品,以及儿童急救包的使用指南。
如果您对于这个主题有兴趣或者抱有任何疑问,欢迎在后台给我留言讨论,提出您的意见和见解。
之所以想写这个主题,是因为听说了太多发生在国内的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故。
比如,有些国内的父母把孩子的安全座椅当成是摆设,或者没有要求孩子系好安全带,直接带着孩子开车上了高速公路,最后发生车祸,酿成了惨痛的苦果。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5年4月,一辆鄂A牌照的小轿车因为轮胎爆胎和操作不当而撞上了公路护栏。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故,司机和乘客都只是轻伤,但当时车上有一名一岁半的儿童坐在副驾驶座母亲的怀里。由于没有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当事故发生时,孩子像枚炮弹一般直接从母亲怀中飞到了车外,头部受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在网上搜索“儿童车祸现潮的结果触目惊心,为了避免引发读者不适,我选了最不血腥的一张)
类似的案例还有年轻的妈妈不使用婴儿座椅,只是抱着婴儿坐在后座上。车辆相撞发生事故时,婴儿瞬间从妈妈手臂中飞出,撞上车子的挡风玻璃,当场身亡。
这些血淋淋的事故很惨痛,而最惨的部分莫过于,以上的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严格执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原则,并提醒车上所有的成员系好安全带,这些悲剧根本就不会发生。
几年前,曾有人出于调研目的对国内城市的私家车司机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用来分析私家车司机的对孩子的安全保护意识。结果显示,带孩子出行时选择“让家人将孩子抱在手中”或“让孩子坐在后座乘客腿上”的驾驶员,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9%和26.8%,其次是“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占被调查人数的27.2%。
这个调查结果简直让人“出离愤怒”了有木有?三种选择的结果都等同于置儿童安全于不顾,将自己孩子的安全寄托在“我车技好”、“我开得慢”、“从没出过事”这类的侥幸心理之上。
这类安全意识薄弱的驾驶员家长,竟高达统计数据的83%,说明只有17%的家长的安全意识是合格的,想起来真是可怕。
不过,这个调研已经几年之前的事了。希望现在情况有所改善。
我就不明白了,很多中国父母愿意在孩子身上花费大量金钱和无数心血,在孩子年纪小小时就送去学芭蕾、绘画、钢琴……等孩子稍大,家长又肯花大好大力气,想办法把孩子送进国内甚至国外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父母既然对孩子这般关爱,怎么就不肯稍稍花些时间,全方位的为孩子提供人生安全教育呢?从目前情况看来,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及成年人的)自行车头盔、为孩子随身携带的急救包等安全常识都仍是“重灾区”。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身边有娃的亲朋好友,多少人的车子里安装了质量合格的安全座椅?
多少国内的父母仍坚持以“抱着孩子坐是最安全的”为由对安全座椅嗤之以鼻?
又有多少父母明明安装了安全座椅,当孩子哭闹着不肯坐好的时候,照样心一软就妥协了,由得孩子不系安全带坐在后座上?
对于自行车头盔的问题,多少国内的长辈会不在意的摆摆手:“小孩子骑个车骑得慢,戴头盔干啥,那么热”(关键是成年人骑车也不见他们戴头盔啊)
还有多少人在谈到急救包时,目瞪口呆的说“啥?那是啥?”
所幸的是,现在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安全的认知也愈加趋向理性和国际化。在国内的大城市,相信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的安装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了。在国内其他的地区,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继续努力去推进对于儿童安全的保护。
因此,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加拿大的工作体验,以及加拿大人对于儿童安全的保护措施。在这一方面,他们做得很到位,主要体现在将儿童安全的保护条例写进法律、高度普及儿童安全座椅、自行车头盔、护膝和儿童急救包的使用。
首先,提到前面讲到的儿童安全座椅的问题。我专门查询了加拿大BC省的針對兒童乘客的法律(BCLawsforChildPassengers),仅供国内的读者参考。
对于安全座椅的使用规格,加拿大BC省是这样规定的:
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司机必须确保所有16岁以下的孩子在乘车时正确使用安全装置。
应使用哪种儿童座椅,取决于孩子的年龄、身高和
体重。
第一阶段:年满一岁且体重达9公斤之前
孩子年满一岁且体重达9公斤之前,您必须使用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
不要急于给孩子换成前向式安全座椅,这些指南只是最低要求。只要孩子的体重还处于儿童安全座椅规定的限度之内,就可以继续使用后向式座椅。
对孩子来说,后向式儿童座椅是最为安全的选择,因为它对孩子头部和颈部的支撑更佳。
理想的放置位置:
置于车后座中间的位置。
切勿将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置于配有安全气囊的前座上,安全气囊弹出时可能使孩子受伤。
第二阶段:一岁以上,且体重在9公斤至18公斤之间
究竟要使用前向式还是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取决于孩子的体重。只要孩子的体重还处于儿童安全座椅厂家规定的限度之内,应尽可能让孩子使用后向安全座椅。
理想的放置位置:
置于车后座。
前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必须与固定环扣带一起使用。
第三阶段:体重超过18公斤、年满9岁或身高达1.45米
在孩子年满9周岁或身高达1.45米之前,应使用加高座椅。
如果孩子的体重仍在前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制造商所允许的限度之内,他/她可以仍然使用前向式安全座椅。
理想的放置位置:
置于车后座。
加高座椅是与腰/肩式安全带一起使用的。不要将加高座椅与两点式(laponly)安全带一起使用。
将腰部安全带置于髋部,肩部安全带通过肩部上方斜跨胸前。
第四阶段:超过9岁,或身高超过1.45米
到了这个阶段,您可以让孩子使用安全带了。务必确保安全带调整妥当,可通过孩子肩部上方,斜跨胸前。
理想的放置位置:
建议12岁及以下的孩子始终坐在后座上。
如果有读者有兴趣了解更详细信息,可以浏览加拿大交通部(TransportCanada)的网站,对于安全座椅的使用方法有详细的图示说明。而且,他们的网站有中文简体版和繁体版的选项(赞~~)!
这里也许很多家长都想问一个问题:
“我的孩子讨厌坐在后向式的安全座椅里,一上车就哭,怎么破?”
好吧,答案在这里:
即使讨厌安全座椅,该坐的还是要坐。和交通意外带来的伤害相比,安全座椅上的一点不适微不足道。而且,我一向赞成家长用中立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小孩——该满足的要满足,该拒绝的也要温和坚定的拒绝。
中国父母为什么这么累?因为时刻在和自己较劲,孩子一哭立马开始自责检讨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问题是,孩子哭了并不是世界末日。人生根本就不可能事事肆意妄为,小孩和成年人一样,不应该每时每刻无限制的得到满足。如果真的事事都满足他/她,引发的后果将远远比小孩哭闹更糟糕。
然后,还有一个好用的“如何训练宝宝乘坐安全座椅”的小技巧,由心理学家和许多父母验证过,亲测有效:
首先,用一种冷静超然的态度面对孩子在安全座椅上的哭闹。
给孩子准备一样他/她非常喜爱的点心,并确保他/她只能在乘坐安全座椅的时候享用(其它任何时候都不提供)。
当孩子将“乘坐不舒服的椅子”和“吃美味点心”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希望他/她对于安全座椅的抵触情绪会降低。一旦他/她表现得有进步,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言语和肢体语言的赞赏(“哇!宝宝今天愿意主动坐进去椅子里了,真勇敢1),并继续用美味点心作为积极反溃
长时间在行为上保持一致性,在情绪上保持冷静。很快孩子对于安全座椅的不安和
焦虑感就会消失了。
大多数人发现这一个“刺激—强化”的心理学小技巧在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非常有用。教育心理学上也有一条已被证实正确的理论:
积极的强化作用(给予)永远比消极的惩罚作用(剥夺)更有效。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