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爱打人的孩子切不可以暴制暴

爱打人的孩子切不可以暴制暴

2015-07-0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日前,南京地铁2号线上,一个男孩拿保温杯不停打自己奶奶,嘴里还骂“你有病”。奶奶试图夺走保温杯,小孙子竟给了奶奶一个耳光,还猛踢她的腿.....据悉,男孩在家中受宠,这次也许是被说了不爱听的话。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暴力”起来,很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爱争抢玩具,经常打人、咬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这样呢?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两到三岁的小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有了攻击性行为。如果父母能够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行为,那么过段时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也会明白打人是不好的,是不允许的,自然就就不会再随便乱打人了。
 
  有时候,孩子出现打人的现象并不是因为他们想打人,因为还不会怎么去表达心里的所想,所以许多家长都不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平时,父母要多教会孩子如何去表达,经常和孩子沟通。让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耐心地对孩子说:“不要急,慢慢说。”如果孩子说话不多,就教她用手来指意,尽量使孩子的愿意望得到表达,减少他烦躁、急切的性情。
 
  要避免使用这种哀求、乞求、说教的方式,因为这些方式都可能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可以得到关心的一种方式。这种讲话的方式会减少孩子对于自己行为的严重程度的觉察,渐渐他打人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
 
  视频中的男孩,对自己的奶奶拳头相向,打骂不断,可以看出完全没有一点点对老人的关爱,对每天照顾自己的奶奶没有一点感恩之心。
 
  现在的很多孩子,觉得接受父母祖辈给他们准备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上,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这样不仅没有换来孩子的满心感激,孩子还总觉得自己不幸福。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甚至打骂家长。
 
  只有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这是感恩之心形成的感情基础和重要保证。
 
 
  此外,对于爱打人的孩子,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惹事,就减少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这样也是非常不妥的。爱打人的孩子更需要多参加集体活动,需要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正确的社会交往方法。
 
  对于爱打人的孩子,千万不能以暴制暴,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多和孩子交流,当孩子感受到被爱之后,内心的安全感逐渐增加,慢慢地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亲社会的一面。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环境和集体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长可以多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宝宝学会忍耐宽容,加强自我约束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实习编辑:吴敏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