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急救 > 婴儿意外伤害:冻伤

婴儿意外伤害:冻伤

2015-04-18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不要直接用雪团按摩冻伤部位,也不要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对已经复温的患儿,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冻伤

  【症状】

  冻伤是由于寒冷侵袭身体而引起的一种损伤,一般多发生在手足、指(趾)、和耳部等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全身性冻伤后可出现寒战、四肢发凉、皮肤发紫、体温逐步下降、感觉麻木、神志模糊、反应迟钝,甚至进入昏迷,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及休克,以至死亡。

  一般情况下,局部冻伤可按病情的不同分为三度:

  lⅠ度:损伤在表皮层,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或灼痛。症状多在数日后消失,不遗留瘢痕。

  lⅡ度:损伤达真皮层,除红肿充血以外,可有水疱、疼痛较剧烈,但感觉迟钝,1-2日后水疤可吸收,形成痂皮,2-3周后愈合,不留瘢痕。

  lⅢ度:损伤达全皮层,严重者也可达深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甚至整个肢体坏死。皮肤开始变白,以后逐渐变褐、变黑,组织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可留有溃疡长期不愈。

  【发生原因】

  l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l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l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应对措施】

  l尽快帮助患儿脱离寒冷环境,把他搬进室内后,迅速脱去冷湿或紧缩的衣服和鞋袜,盖上棉被进行保温。

  l对于全身冻伤患儿,如果有呼吸心跳异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

  l迅速复温是急救的关键。其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进行浸泡,在15—30分钟内可使体温迅速恢复接近正常。判断标准为皮肤潮红,肢体有温热感,即可停止。注意浸泡时间不宜太久,水温不宜太高。复温期间可对肢体进行轻柔的按摩,但千万不能进行太急剧的按摩,以免引起皮肤溃烂,同时急剧的加热会影响治疗效果。

  l可给患儿服用热饮料及吃有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热牛奶等。

  l对于较轻的局部冻伤可外用冻伤膏等药物涂于患处,有破溃者可定期去医院换药治疗。

  当儿童被冻伤时,家长要在进行急救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l如果周围一时无法找到温热水,可以把孩子的冻伤部位放在腋下复温,如果孩子全身冻伤,就把他抱着怀里复温。

  l孩子冻伤后千万注意不要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热水再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

  l不要直接用雪团按摩冻伤部位,也不要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对已经复温的患儿,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预防】

  冬天,由于户外天气寒冷,儿童大多停留在室内,因此活动量减少,导致四肢的血液循环不畅,热量减少,很容易发生手脚冻疮。因此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l在严寒的天气门窗要关闭,加上棉门帘,造成一个防冻的环境;

  l给孩子穿上棉鞋、棉衣,戴上手套或围巾等保暖衣物;

  l不要穿太硬太挤的鞋;

  l不要在冷风里站立不动,要活动手脚;

  l尽可能不要让浸湿的手脚等部位受冷风的正面吹袭;

  l衣服弄湿时要及早换上干衣服;

  l天气好时,应多到户外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易发年龄】

  易发于各年龄段。

  (实习编辑:姚嘉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