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论述脓耳及急慢性中耳炎的中医诊治

论述脓耳及急慢性中耳炎的中医诊治

2019-07-25 来源:中医罗华昌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出发,对小儿脓耳作了专门论述,认识到小儿脓耳与成人脓耳的病因病机各有不同。还指出“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致脓耳。《诸病源候论》的这些观点,从本病的源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后世

 脓耳是指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的疾患。其病有急有慢,急者为病之初起,可兼有发热、耳痛等症状,.若治之及时,适当,可得痊愈,耳内流脓消失,耳膜也可愈合。慢者病程较长,脓时流时止.反复发作,耳膜的愈合多较困难,可妨碍听力,且容易出现合并症。分别相当于急性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脓耳是耳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发于任何年龄,而以小儿及青年为多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而以夏热季节发病或慢性脓耳急性发作者较多。历史源流现存最早的医书《内经》曾提及。耳中有脓。这一病证。《灵枢.厥病》说:耳病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并指出。耳中有脓。不适宜用针刺。

隋代,《诸病源侯论》首次对脓耳病名的含义及病因病机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诸病源侯论.卷二十九》说:。耳者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足少阴肾之经也,劳伤气血,热乘虚而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脓耳。。又于卷四十八论小儿病中,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出发,对小儿脓耳作了专门论述,认识到小儿脓耳与成人脓耳的病因病机各有不同。还指出“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致脓耳。《诸病源候论》的这些观点,从本病的源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后世

医家凡言及本病病因病机的,多加以引述或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中还描述了脓耳失治引起的变证.也即后人称为脓耳伤寒。,可见《诸病源候论}对本病的观察十分细致,认识也十分深刻。清代的医学文献,多以耳疳为本病的主要病名,并继承了按脓色不同的命名方法,如《外科大成。卷三》说:。耳疳者,为耳内流出脓水臭秽也,书有云。出黄脓为聘耳,红脓为风耳,白脓为缠耳,清脓为震耳,名虽有五,其源则一。。这种分类法,虽与《证治准绳》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是一样的。《外科大成》对本病的治疗,足少阴虚热者用四物汤加丹皮、石菖蒲及地黄丸滋补之,由于少阳风热者,用蔓荆子散、交感丹清之。这种分虚实辨证治疗的方法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也更符合于临床实际应用,尤其是对于虚证脓耳的治疗,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更大;《辨证录.卷三》从肝胆出发来认识脓耳的发生,更加具体指明与脓耳关系比较密切的脏腑,。由于这种观点切合临床实际,所用方药也较有效,故多被采用。《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总结古人的经验与理论,对本病认为大人有实火虚火之分,小儿有胎热胎风之别,其所列方药也较全面。可见至清代,医家们对本病的认识巳渐趋完善,治疗方法也较多而有效。为我们认识本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吾总结几种耳脓情况,

肝胆火盛而湿热外侵所至脓耳;肝胆经气不舒则内有郁热,风热邪毒侵袭则引动肝胆之热,内外邪热循经困结于耳窍而蒸灼耳膜,血肉腐败则生脓汁而形成脓耳。本型多见于急性脓耳,起病较急而耳内有疼痛,并见耳鸣而听力障碍,全身可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或见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脉弦数。用药宜清泻肝胆,疏散外邪。初期症情较轻而风热在表.故宜以疏散风热,解毒消肿为主,可用蔓荆子菊花升麻前胡等轻浮之药以疏散外来之风热,而清利头目以解热止痛;并可加用生地赤芍麦冬者养阴凉血活血,而帮助其消除耳膜之红肿;可加木通赤茯苓桑白皮等清热利水消肿以清除其脓液,临床如见肝胆火热炽盛之程度,适当加入清肝药物,如夏枯草柴胡龙胆草山栀子等。若肝胆火热炽盛者,则宜清泻肝胆而用龙胆泻肝汤。以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清泻肝胆之火热,用车前子译泻木通等渗湿解毒而引热下行以清除脓液,加当归,生地黄活血以祛瘀。也可用柴胡清肝汤加减。历代医家也有用犀角饮子、解仓饮子等,也可用仙方活命饮。

脾虚中气亏虚所至脓耳;因素体虚弱而久病耗伤正气,或过用寒凉药物食物而损伤脾胃,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致脾胃损伤等,脾胃虚弱则运化功能失调,以致水湿之气停留,而在原有脓耳的基础上则耳窍功能失健,水湿之气易于乘虚困于耳窍,使耳内流脓曰久而不愈。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脓耳,耳内流脓而经年累月,时重时轻且缠绵日久,流脓量多而清稀,无明显臭味。全身可有头晕头重,倦怠乏力而纳少腹胀,大便时溏且面色萎黄无华.唇舌淡白苔白湿润而脉缓细弱等。此治法以健脾渗湿而补托排脓为主,可用党参黄芪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加用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而使气血旺盛以排脓,兼用金银花白芷桔梗皂角刺等解毒排脓药物,以促进邪毒消解及脓液的排出。临床应用时如见脓液多者,可加车前子地肤子野菊花蒲公英鱼腥草等渗湿解毒药物。若脓液清稀者则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渗湿。全身见疲倦少气而耳聋较明显,可用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加减。

肾精亏损而邪毒停聚所至脓耳;若先天不足或劳伤肾精,以致肾精亏损而耳窍失养功能失健,邪毒易于侵袭也易于滞留,使急性脓耳变为慢性脓耳。又因肾主骨,肾虚则骨质松脆而不堪脓耳湿热邪毒之腐蚀,久则骨腐成脓黑臭,甚则引致邪毒内陷可形成脓耳变症。此形耳内流脓而日久不愈.或时流时止而反复发作。流脓量不甚多或污秽或成块状,或如豆腐渣样并有臭味,听力减退多较明显。全身可见头晕神疲而腰酸膝软,脉细弱等症状。治则以补肾培元而去湿化浊为主。可用知柏地黄丸加木通夏枯草桔梗鱼腥草银花等。若脓液不多无臭无秽者则可用六味地黄丸加桑螵蛸以补肾收敛。若有肾阳虚见证者则可用附桂八味丸加减。如湿热久困腐蚀骨质而脓液污浊有臭味者,宜配合活血祛腐之法,可于上方选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泽兰穿山甲皂角刺鱼腥草板蓝根银花等药。

得了脓耳也可以用外治法,吾总结一些,清除脓液清除耳道内的积脓,不但可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而且有利脓液的引流,也有助于药物的使用及吸收,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可用消毒棉签将脓液揩抹干净,用双氧水然后再用棉签揩抹干净。滴耳由于用药液滴耳具有吸收决,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而敛湿去肿作用的药物,如黄连滴耳液,以及其他以黄连黄柏为主的滴耳制剂。涂敷如病情严重或脓液刺激,引起耳前耳后有红肿疼痛者,可用紫金锭磨水敷或用如意金黄散调敷而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摘除肉芽、息肉对外耳道或中耳腔有肉芽或息肉堵塞,妨碍引流者,可涂鸦阻子油,使其腐蚀缩细或消除而以利脓液引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