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怎么发现宝宝得了中耳炎该如何预防

怎么发现宝宝得了中耳炎该如何预防

2019-05-30 来源:儿童听力科普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耳炎的发病率是与年龄高度相关的,年龄越小的孩子出现中耳炎的可能性就越高,尤其是一两岁以内的儿童,这和儿童中耳的咽鼓管的发育密切相关!

 大多数宝爸宝妈们一定都听说过“中耳炎”这个疾病,中耳炎是一个发病率非常高的儿童耳部疾病,几乎90%的五岁以内儿童都患过急性中耳炎,而且很容易复发!别慌,今天来科普下儿童中耳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专门讲过耳朵各个部分的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传递声音的。那中耳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戳此链接——听力报告怎么看?先来了解耳朵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01

如何判断宝宝得了中耳炎?

会说话的孩子出现中耳炎,往往会告诉家长耳朵痛,听力下降(尤其是看电视的音量比平时大或者听不清别人讲话)或耳朵流脓;

小一些还不会用言语表达的孩子,则出现突然哭闹不停、拒奶、摇头、挠耳朵,甚至伴有高热、呕吐等。

如果宝宝近期有感冒、鼻炎咽喉炎病史,家长就要留意是不是中耳炎了。

02

为什么儿童容易感染中耳炎?

中耳炎的发病率是与年龄高度相关的,年龄越小的孩子出现中耳炎的可能性就越高,尤其是一两岁以内的儿童,这和儿童中耳的咽鼓管的发育密切相关!

每个人鼻腔的后两侧各有一根咽鼓管和耳朵相通。咽鼓管有维持中耳气压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的作用。成年人咽鼓管是耳朵这一头高,鼻咽部这一头低,而且常处于闭合状态,只有在打哈欠和咀嚼的瞬间才开放,所以成年人鼻咽部的病原体并不容易进入中耳。

而儿童咽鼓管较成年人短、平、宽,当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婴儿吐奶、呛咳及擤鼻涕用力太猛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03

中耳炎的发病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每逢季节转换、气温下降时,小儿感冒增多,合并中耳炎的孩子也会增加,所以要尽可能的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此外,儿童患上急性中耳炎,还与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有关。

04

如何预防?

注意保暖和房间通风,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不要给宝宝躺着喝奶,因为婴幼儿的咽鼓管短而直,所以当宝宝躺著喝奶时,不仅容易发生溢奶或吐奶,奶水容易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感染。

如果宝宝流鼻涕,不要大力擤鼻涕,正确方法是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同时将两个鼻孔捏住擤鼻涕。用力不当容易使宝宝咽部压力增高,鼻涕中的细菌会由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4.如果孩子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对于一周岁以内的婴儿,可以将婴儿床的床头垫高一些;对于一周岁以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比平时厚一点的枕头将头部垫高即可。

5.让宝宝避免吸二手烟,因为烟雾可以引起中耳和咽鼓管粘膜当中一些细胞的增生和粘液分泌过多,那么这些粘液过多的分泌就会影响纤毛的传输功能,降低中耳的防御功能,一旦再有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炎症。

05

小心变成慢性中耳炎!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耳朵疼痛、化脓等症状消失就是痊愈了,不愿再带孩子治疗。不要以为耳朵不痛了,急性中耳炎就好了。急性中耳炎药物治疗起码要7天~10天。孩子的免疫力低,中耳炎容易反复发生,一旦有多次急性中耳炎发作的病史,那么它转成慢性的可能性就要大大的增高,而转成慢性中耳炎之后再治疗,它的难度就会比较大了,而且治疗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虽然大多数急性中耳炎或者分泌性中耳炎是能够自愈的,但是宝爸宝妈们不能掉以轻心,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得了中耳炎需要请专科医生根据中耳炎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以免造成听力不可逆的损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