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袭击儿童听力什么原因导致

分泌性中耳炎袭击儿童听力什么原因导致

2019-05-30 来源:黄圆媛医师育儿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常常是因为耳朵痛告知家长后才被发现,所以在孩子有上呼吸道感染情况下,家长一定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相应的耳部不适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也被称作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听力可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并伴有耳闷胀、轻度耳痛等,是儿童非常普遍的疾病,被称作“儿童早期职业病”:美国每年确诊的新发分泌性中耳炎约220万,其中50%~90%为5岁以内儿童,2岁前儿童患有分泌性中耳炎者超过60%,而这一比例在发育障碍儿童中更高。

大多数分泌性中耳炎在起病之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反复感冒或长期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后,家长才突然发现孩子听力下降了。有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发病比较隐匿,不容易被注意到,部分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看电视声音很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常常是因为耳朵痛告知家长后才被发现,所以在孩子有上呼吸道感染情况下,家长一定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相应的耳部不适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咽鼓管是什么呢?就是中耳与鼻咽部之间的通道,也是中耳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借由其间断性的开放维持鼓膜两侧压力平衡,保证声音正常的振动传导。因为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当孩子感冒、鼻炎、咽炎等疾病症状时,鼻咽部的分泌物会明显增多,分泌物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当咽鼓管阻塞时,就会造成分泌性中耳炎,通常包括机械性阻塞和非机械阻塞两种情形:

(1)机械性阻塞:例如像腺样体、慢性鼻窦炎等鼻咽部病变,长期的鼻咽腔填塞、咽鼓管咽口粘连等均可能直接压迫、堵塞咽口,或者影响局部淋巴回流,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肿胀而发病。

(2)非机械阻塞:常见原因是咽鼓管软骨发育不成熟、弹性较差,或者周围肌肉收缩无力等因素而引起中耳负压。中耳处于负压状态时,管壁软骨塌陷加剧,甚至可以导致管腔闭塞,进而影响到中耳的正常功能。

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但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从中耳积液里面分离出来了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细菌培养阳性者约占1/2~1/3,这说明感染性因素参与了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可能通过激活炎性反应导致中耳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渗出增加,致使中耳积液。

另外,中耳黏膜作为全身黏膜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这种免疫功能同样参与了中耳积液的形成,I型变态反应是中耳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者合并中耳炎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对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加,或者由于肥大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不仅使鼻黏膜,而且也使咽鼓管咽口、甚至咽鼓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影响到咽鼓管的功能。此外,还有一些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免疫复合型变应性疾病,也就是由细菌引起的III型变态反应,细菌可能存在于腺样体或者口咽部的淋巴组织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