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穿孔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鼻中隔的任何部位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永久性穿孔,使两侧鼻腔想通。
一、病因
1、外伤: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时,不慎撕裂鼻中隔两侧相对应部的粘-软骨膜,而未予适当的处理;严重的鼻面部外伤或鼻中隔贯通伤后可后遗鼻中隔穿孔,局部激光、微波使用不当,也可致鼻中隔穿孔。
2、理化因素:有腐蚀性或刺激性的物质如铬酸、矽尘、砷、升汞、水泥、石灰等被长期吸入鼻腔,腐蚀黏膜,出现溃疡而终至穿孔。
3、其他:原发于鼻中隔的某些肿瘤累及深层时可直接造成穿孔。特异性感染如梅毒、结核也可导致鼻中隔穿孔和外鼻畸形,恶性肉芽肿多可直接形成鼻中隔穿孔。鼻腔异物尤其是纽扣电池或鼻石长期压迫也可致鼻中隔穿孔。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根据穿孔的病因、大小、和部位而不同。穿孔小而位于前部者,可于呼吸时产生吹哨音;若位于后部,则无明显症状。穿孔过大者,可伴有鼻塞、鼻内异物感、干燥感及鼻出血及鼻腔黏膜萎缩表现,梅毒、结核等特异性感染所致的穿孔常伴有肉芽组织。
三、辅助检查
穿孔较大时可在CT中表现为中隔缺损。
四、治疗要点
1、保守治疗:尽可能地去除引起穿孔的病因,如避免接触、吸入有害化学物质;针对引起穿孔的原发全身性疾患进行治疗,如抗痨治疗、驱梅疗法等;保持鼻腔湿润清洁,每日用温盐水冲洗鼻腔,穿孔边缘有肉芽组织者,可用10%硝酸银烧灼,然后每日涂以2%黄降汞或10%硼酸软膏,直到穿孔愈合为止。
2、手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穿孔较大症状较明显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穿孔修补手术治疗。但由于化学品伤害,气体损伤或粉尘损害等所致的穿孔,应待黏膜病变稳定,创缘愈合后才可进行修补。对于特殊炎症或传染病引起的穿孔,应待原发病完全治愈,局部病变停止发展,创面完全愈合后,方可考虑手术修补治疗。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方法较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