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其它疾病 > 有外耳道疖和外耳道炎 外耳道疖的相关知识

有外耳道疖和外耳道炎 外耳道疖的相关知识

2018-04-24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外耳道疖又称急性局限性外耳道炎,系外耳道软骨部毛囊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最为常见。细菌侵入外耳道皮肤后,首先引起毛囊炎,继而在毛囊基底部形成小脓肿(毛囊周围炎),炎症继续发展,则可演变为疖肿。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毛囊的发炎,可局限于一处或数处。有时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有较广泛的炎症,叫弥漫性外耳道炎。此病多因挖耳损伤,药物或潮湿的刺激,细菌、霉菌的感染引起。

常有较重的耳痛,张口和咀嚼时因下颌关节的压力传到外耳道,可使疼痛加重。以指压耳屏或牵引耳廓亦可使疼痛加剧(急性中耳炎在牵引耳廓或压耳屏时并不痛)。

检查外耳道可发现突起的小疖,如已破裂,则有脓液流出。有外耳道炎的,外耳道皮肤呈弥漫性红肿和压痛,外耳道变小,并有脓性分泌物。耳周可能有肿胀和压病。

外耳道疖早期可作热敷或理疗。疖肿初起时可涂用碘酒,亦可用1%酚甘油敷;疖肿成熟后可待其自溃或切并排脓。外耳道炎宜用30%双氧水清洁脓性分泌物,去除脓痂,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或硼酸软膏。如发热和疼痛较重,可用抗生素和止痛药。

不要随便挖耳。游泳后,若耳内有积水,可将头侧转,使耳朝下,单足跳跃数次,将耳内积水倒出,以免发炎。若有耳垢宜加清除。并避免潮湿等刺激,可防止本病。

外耳道疖又称急性局限性外耳道炎,系外耳道软骨部毛囊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最为常见。细菌侵入外耳道皮肤后,首先引起毛囊炎,继而在毛囊基底部形成小脓肿(毛囊周围炎),炎症继续发展,则可演变为疖肿。外耳道疖多为单发,少数病例可有多发性或屡发性疖肿。

主要症状为剧烈耳痛,牵拉耳廓、触压耳屏、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严重病例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疖肿或水肿阻塞外耳道口,可以有听力减退。婴幼儿不能主动陈述病情,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安,频繁用手抓耳等。检查时可见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皮肤呈半圆形隆起,有时顶部可见黄色脓点,触痛明显。起病5~6天后,疖肿成熟破溃,外耳道内可有少许纯脓。因外耳道肿胀,鼓膜不易窥及。严重病例可以表现为耳后皮肤红肿,耳廓耸立,耳后沟消失,容易误诊为急性乳突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乳突x线拍片,可以鉴别外耳道疖和急性乳突炎。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