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其它疾病 > 患了外耳道疖以后要做哪些检查 外耳道疖肿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患了外耳道疖以后要做哪些检查 外耳道疖肿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2018-04-24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外耳道疖的症状以剧烈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小儿表现为哭闹、不愿张口进食,严重者可伴发烧。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关注我们耳朵的健康如果出现了问题以后要第一时间加以治疗不要让疾病破坏了我们的听力,外耳道疖是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多发生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的软骨部,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好发于夏秋季,病原菌中以葡萄球菌多见。那么,如何诊断外耳道疖?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一、常规检查

1、对一般患者检查以耳镜检查、血液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胆红素总量(STB)、直接胆红索(SDB)、间接胆红素(SI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_为主。

2、对慢性或反复发作者应查耳鼻咽喉的CT检查、葡萄糖测定、穿刺液培养+药敏试验。

二、鉴别

1、与化脓性中耳炎鉴别:化脓性中耳炎在鼓膜穿孔后均会流脓,但耳疖在破溃流脓后耳闷、耳聋、耳痛明显减轻,而化脓性中耳炎流脓后耳聋表现明显。

2、与腮腺炎鉴别:严重耳疖可使外耳道口皮肤甚至耳前、耳后皮肤肿痛,腮腺炎表现为耳下及腮部肿痛,并多伴有发烧,且发生于腮腺炎流行季节。

外耳道疖的症状以剧烈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小儿表现为哭闹、不愿张口进食,严重者可伴发烧。疖肿成熟后可破溃出脓,出脓后耳痛明显减轻。部分病人病变部位较深,炎症波及鼓膜,或疖肿较大,堵塞了外耳道,所以有耳闷、听力下降表现。随耳疖好转,耳闷、耳聋亦随之减轻。

如果孩子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哭闹,我们不要只是认为孩子在闹小脾气很有可能是患了某种不明显的疾病了,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外耳道疖肿是小儿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小至新生儿,大到学龄儿童均有发生。但是,由于婴儿年幼,不会说话,发生外耳道疖肿不易及时发现,以致延误治疗,增加婴儿痛苦,所以,婴儿外耳道疖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是减轻婴儿痛苦的重要措施。

外耳道疖肿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厉害。婴儿常表现哭闹、抓耳、摇头、夜不能寐。因疼痛影响张口和咀嚼,故婴儿可出现拒奶。此时往往会误认为孩子肚子痛,而去内科就医,以致延误诊断治疗。

早期发现婴儿外耳道疖的检查方法就是,在给婴儿洗脸时,如发现手触摸到耳前、耳屏处或耳廓时婴儿哭吵厉害,即应考虑有发生外耳道疖肿的可能。需带婴儿前往医院检查。

外耳道疖肿的治疗,在肿胀初起时,用10%鱼石脂软膏棉栓塞于外耳道患处,有消炎、减轻疼痛的作用,一般每日换药1次,3~4次即可痊愈。若疖肿成熟,则需切开排脓引流,同时要配合抗生素的应用,以控制继发感染,一般可采用青霉素肌注,效果较好。

预防婴儿外耳道疖肿的发生,除严禁挖耳外,还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生水流入耳内。同时应治疗婴儿外耳道湿疹和化脓性中耳炎,以免发生继发感染而引起外耳道疖肿。对于婴儿的指甲,要经常修剪,以免抓耳时损伤外耳道,造成继发感染。只要能经常地注意婴儿的个人卫生,并及时地治疗外耳道湿疹与化脓性中耳炎,婴儿外耳道疖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