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中耳炎反反复复,怎样防治? 日常如何保护耳朵?

中耳炎反反复复,怎样防治? 日常如何保护耳朵?

2018-01-11 来源:黑龙江长庚耳鼻喉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病程达八周以上的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患者听东西就像隔了一层纸,并且听力会随头部转动或体位改变而有所提高。

  耳朵由外耳、中耳及内耳组成。而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或非化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病程达八周以上的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患者听东西就像隔了一层纸,并且听力会随头部转动或体位改变而有所提高。

  若不及时治疗,待耳朵里长出胆固醇肉芽肿,听力将严重受到影响。若是儿童患病,拖延治疗会对其学语和智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耳内长期间断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分单纯型、肉芽型和胆脂瘤型三型。

  单纯型存在有间断或持续流脓,甚至鼓膜大穿孔,但无肉芽和胆脂瘤病变,临床最常见。

  肉芽型为中耳内长出红色肉芽而破坏听骨链和妨碍引流,引起多种颅内外并发症。

  胆脂瘤型就是在中耳处长出一种医学上称做“胆脂瘤”的东西,包裹了很多脏东西,包括脱屑、角化物、分泌蛋白酶、胶原酶、酸性磷酸酶等。这些酶可以破坏中耳的骨质,从而打通颅内外,也会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如何防治中耳炎?

  1、外耳道进水及早清除。

  洗澡或游泳时若有水进入外耳道,可采用侧耳单脚跳动,使水自动流出,无效者应及时就医。患有中耳炎和鼓膜穿孔者,应禁止游泳或潜水,如不慎进水,应及时用抗生素滴耳预防感染。

  2、耳道有耵聍(耳屎)莫乱挖。

  正常外耳道不断有耵聍生长,有保护外耳道作用,大多可随咀嚼等运动脱落若耵聍积聚成块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切不可自己乱挖,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引起耳道和中耳发炎。

  3、耳毒性药物勿乱用。

  许多常见药物有耳毒性: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阿斯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止痛药;奎宁、氯奎等抗疟药;速尿、利尿酸等袢利尿剂;长春新碱、顺氯氨铂等抗癌药,据统计有90余种。

  4、采取正确擤鼻方式。

  耳朵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感冒时,不正确的擤鼻会把鼻咽部带有病菌的分泌物带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方法为: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鼻涕,然后交替。

  日常护耳五小招:

  1.日常生活防噪音: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地如歌厅、迪厅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2.用耳机听CD、MD、MP3时不要把音量调得太大,更不要长时间地使用,因为这样会使你的听力下降。

  3.在高噪声的环境下工作,要配戴适当的护耳罩及耳塞。

  4.女性穿耳洞要防发炎:爱美的女性喜欢戴各种饰物,穿耳洞戴耳环十分普遍,但也很容易引起发炎。耳洞发炎应注意清洁消毒,如耳环对局部有刺激,可以换一副试试。如果仍不能好,只好先放弃戴耳环,等局部伤口彻底长好后再说。

  5.耳部不适,要立刻看医生:如出现耳部不适如耳朵发炎、耳鸣或耳朵流脓等症状,千万不能忽视。久拖不治,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还容易导致颅内感染,引发各种并发症。耳鸣则常常是一些重大疾病的预兆,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