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与肾有什么关系
虽然耳鸣与肾的关系很密切,但是出现耳鸣后,只想到六味地黄丸,就大错特错了。肾虚是分阴阳的。
肾阴虚者,耳鸣多为持续性蝉鸣,可伴见腰酸,头晕,咽干喜饮,手足心热,阵阵潮热,舌体瘦,舌质红,舌苔少。如果饮水喜冰,急躁,为阴虚火旺。一般疾病的治疗规律是:实证易消,虚证难补,补虚是个慢功夫。治疗初期,可服用中药。但任何药物都不能长久服用,病情缓解后,可以改为食疗,以巩固疗效。
食疗:滋阴的食物有:牛乳,芝麻,紫菜,豆腐,杏,枣,柿子,枇杷,桑葚,无花果,百合,鸡蛋,猪肉,鸭肉,墨鱼,山药,麦冬等。忌食辛辣、煎炸食物,戒烟,以防进一步耗伤津液。
肾阳虚的人,高调耳鸣,怕冷,腰凉或手足冰凉,容易感冒,倦怠,嗜睡,活力不足,情绪低落,频繁哈欠,不喜饮水,饮后即尿,小便清长,夜尿多,月经后延量少。肾阴是物质,肾阳是能量。现代社会,物质供给充裕,但是熬夜,压力大,滥用抗菌素和清热解毒药,夏季过度使用空调……的生活方式在耗伤着人体阳气,所以肾阳虚的患者明显多于肾阴虚者。肾阳虚者误服六味地黄丸后,只能更伤阳气,加重耳鸣,且补阴药多滋腻碍胃,影响食欲。
中医对耳聋耳鸣的认识
耳鸣、耳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期间患者较为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内耳疾病、听神经病变(颅脑外伤、耳部外伤、药物中毒)、老年人听神经紊乱、先天性听神经发育不良、内耳血管痉挛等都可导致耳聋、耳鸣,因此西医常使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案,但疗效往往欠佳。
中医认为,耳聋可分外因和内因,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濡于耳而成;外因多由风邪侵袭、壅遏清窍或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耳鸣则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
另外,对于突发性耳聋,《医林改错》中明确记载其病因:“两耳通脑,所听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突聋。”说明中医学所论瘀血致聋病机,与现代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因内耳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大致上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