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专业知识
鼻腔
鼻腔是由骨和软骨围成不规则的空腔,其内面覆以粘膜和皮肤。鼻腔被鼻中膈分成左、右两腔,向前以鼻孔通外界,向后以鼻后孔通于咽腔。每侧鼻腔均分为前、后两部,前为鼻前庭,后为固有鼻腔。
鼻前庭
为鼻翼所围成的空腔,内面衬以皮肤,长着粗硬的鼻毛,有过滤灰尘的作用。由于该处缺乏皮下组织,故发生疖肿时,疼痛较为剧烈。
固有鼻腔
为鼻腔的主要部分,临床上常简称为鼻腔,由骨性鼻腔被覆以粘膜构成。在其外侧壁上可见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以及各鼻甲下方分别形成的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的内侧壁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软骨覆以粘膜而构成。
固有鼻腔的粘膜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嗅部位于上鼻甲和与上鼻甲相对的鼻中隔部分。粘膜内含嗅细胞,能感受嗅觉刺激;呼吸部为嗅部以外的部分,含有丰富的血管、粘液腺及纤毛,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净化其中的细菌和灰尘。
鼻炎的病因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及黏液和副黏液病毒等。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体或食物进入机体。
2.遗传因素
有变态反应家族史者易患此病。患者家庭人员多有哮喘、荨麻疹或药物过敏史。以往称此患者为特应性个体,其体内产生IgE抗体的能力高于正常人。但近年有人发现,孪生与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3.鼻黏膜易感性
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现已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细胞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且有较强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
4.抗原物质
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该变应原物质再次进入鼻黏膜,便与相应的IgE结合而引起变态反应。引起本病的变应原按其进入人体的方式分为吸入性和食物性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