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幼儿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是由于病原体侵入扁桃体而引起的。
其症状是:发热、咳嗽、咽痛、严重时高热不退,患者吞咽困难,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化脓。
扁桃体一年急性发作达4次以上,可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多是由于扁桃体窝的病原体所引起的。检查可见扁桃体肥大、充血、或可见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
扁桃体炎的病因扁桃腺发炎的原因是由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其中细菌感染更多见。
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咽部和扁桃腺隐窝内,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扁桃腺表面上皮完整和粘液腺的不断分泌,可将细菌同脱落上皮细胞从隐窝口排出,因此保持着机体的健康。
当机体因过度疲劳、受凉、局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后,抵抗力下降时,扁桃腺的血运减少、腺体分泌机能下降,上皮防御能力降低,细菌即乘虚而入,滋生繁殖,致使扁桃腺发炎。
小儿扁桃体炎的治疗
抗生素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见效快,可很快控制急性期的症状,但容易反复,而反复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并会损害肝肾功能,降低免疫力,破坏人体正常菌群。
含片的应用
含片口感好,患者容易接受,但如果经常含服含片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易损害口腔正常细菌,而使口腔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其它口腔疾病。
小儿咽扁颗粒的应用
具有高效的抗病毒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诱发扁桃体炎的常见病毒和细菌,祛除病因。具有止痛消肿、退热养阴作用,能迅速解决咽喉灼痛、口舌糜烂、腺体红肿、高烧烦躁、大便秘结等症状。可以长期服用,不易于产生耐药。
扁桃体切除术
随着人们对扁桃休这个免疫器官重要性的认识,现代医学不主张轻易的切除扁桃体,若切除就会失去呼吸道的屏障,会影响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但对有并发严重全身疾病的儿童也不排除手术治疗。
局部外治法
局部治疗扁桃体的方法很多,临床上有扁桃体隐窝冲洗,扁桃体内药物注射,局部烙治,局部喷药,激光治疗等,虽然这些方法可抑制细菌,清除病灶,但比较痛苦,局部外治法中,中药外贴疗法更受患儿欢迎。
小儿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原因扁桃体是呼吸道的门户,口鼻的细菌,病毒最选侵犯它。
扁桃体窝最易积存细菌和代谢产物,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只要湿度和温度适宜,容易被感染。
扁桃体小窝小皮稀疏,其间常可见淋巴细胞和其它游走细胞,形成了“小窝上皮细网化”,而成为机体与病原体和毒素斗争的场所。
因扁桃体上有许多较深的小窝,如果患了扁桃体炎,病原体隐藏较深,极容易形成病灶,无论是口服用药,还是静脉给药,作用不直接,把病灶不能彻底清除。
加之小儿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因此,易受病原体的反复侵袭而反复发作。
扁桃体炎对人体的危害几乎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都与扁桃体有关。
最常见的是:扁桃体反复发炎,易引起周围器官局部并发症。如: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炎、鼻窦炎,淋巴结炎等。
扁桃体的病原体,最易使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而引起全身并发症。
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牛皮癣、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心肌炎、肾病、肾炎、哮喘、糖尿病、血液病等难治性疾病。
化脓性扁桃体炎怎么治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咽部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多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有咽痛、高热,伴不同程度全身不适症状。
由于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当机体抵抗力因为寒冷、潮湿或者过度的劳累,造成体质虚弱,如果再加上研究过度,就会让有害气体刺激咽部,造成细菌的繁殖增长。因此及时采取治疗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作。
传统药物治疗扁桃体炎的方式一般是采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这种局部治疗方式的缺点在于只消炎,而不能清除扁桃体陷窝内的细菌,一旦身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反复发作,日久则形成慢性病灶。
益清美功能益生菌,台湾原装进口菌粉,所含专利唾液乳杆菌AP-32、罗氏乳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等三种专利功能益生菌,强力杀灭扁桃体隐窝积存的链球菌等其他细菌、病毒,增强扁桃体部位有益菌,其中唾液乳杆菌能有效刺激免疫系统,激发辅助型T细胞1(Th1)的生成,恢复扁桃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扁桃体各项炎症不再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