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调理方法
据研究正常的咽喉和扁桃体隐窝内存有600余种细菌,由于扁桃体表面上皮完整,粘液不断分泌,细菌大多随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粘液以痰的形式排出。当小儿疲劳、受凉、食物擦伤,局部受到刺激等致抵抗力下降时,扁桃体就会发炎、充血、肿胀、化脓。
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多为慢性过程,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毒未尽,痰瘀互结于咽喉。正虚可因禀赋不足,或久病不愈,或营养不良、喂养不当(比如好肉食,少蔬菜),导致肺脾气虚,卫表不固,易于感受外邪或阴虚火旺熏蒸与咽喉。
病因病机可归结为:外邪侵袭,内热上攻,火热邪毒搏结咽喉导致气血运行受到影响发为本病。
治法与治则:
常规思路是重滋阴清热,但往往因清泻过度,正气损伤,邪毒未尽,容易反复。
非常之法:扶正与温阳并重,托毒外出;辨证加减穴位,利于康复,效果更彻底
穴位处方
基本方:
三补方:脾经、肺经、肾经各1~3分钟
推上三关(3~5分钟)
清天河水与天柱骨(均以局部潮红为度)
掐揉板门与按揉膻中
捏脊并拿肩井
咽喉局部操作(详见操作指南)
辨证加减:
1、肺脾气虚:症见反复感冒,面色无华,神疲声低,舌淡苔薄为主要特征
治宜补益肺脾,利咽散结。基本方+重点补脾经、补肺经、揉外劳宫、一窝风、足三里穴位
2、肺肾阴虚:症见反复咽部不利,咽干口燥,清嗓频频,干咳,唇红,颧赤,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治宜滋阴补肾补肺,清利咽喉。基本方+补肾、清天河与天柱骨,清心经、清肝经各1~2分钟,揉二马1~3分钟,按揉三阴交。
3、痰瘀互结:症见咽部异物感,吞咽不利,清嗓频频,舌有瘀点,苔灰,指纹滞涩等。制宜化痰散瘀,清利咽喉。基本方+清天河、清天柱骨、揉二扇门、拿风池、揉膻中,揉小横纹、四横纹各5~10遍,顺运内八卦1~3分钟,分推腹阴阳。
4、急性发作(急性扁桃体炎):
(1)风热邪毒引发。咽喉疼痛肿胀明显,局部血红,吞咽或咳嗽疼痛加剧,兼发热、头疼、舌红苔黄等特征。治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基本方+清天河、清天柱骨、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加头面四大手法,掐曲池、合谷各30秒,挤捏大椎10次。
(2)肺胃热毒引发。饮食或情志失调而致咽喉剧烈疼痛,连及耳根、颌下,咽喉红肿(表面黄白色浓点,咽峡红肿,吞咽困难,口渴喜饮,痰黄粘,口臭,腹胀,舌质红,苔黄等。治宜清肺胃热毒,基本方+清天河水、揉板门、清胃经、清肺经、退六腑、顺摩腹等。
急慢性扁桃体炎防护: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口腔清洁,食后漱口,早晚用淡盐水漱口。
2、忌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多吃蔬菜。
3、积极治疗邻近器官基本,如慢性鼻炎、咽炎、中耳炎等
咽喉局部操作
1、纵向涂抹。医者双手围住患儿头颈,用食指桡侧分别贴于喉结两侧,先横行推抹,去重回轻1分钟左右;2、拿人迎。医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风别置于人迎轻拿之;3、点揉上廉泉及喉核穴;4、轻揉天突穴1分钟;5、喉结两旁取痧。
化脓性扁桃体炎到底有多严重
扁桃体地处咽喉要冲,与外界关系密切,而扁桃体的温度、湿度又很适合细菌繁殖,因此,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很容易被病菌袭扰而发炎。
扁桃体炎有急慢性之分。慢性扁桃体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咽痛、咽干、咽部不适、口臭等,检查可见充血、暗红、表面凹凸不平,有时颌下淋巴结可肿大,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
急性扁桃体炎往往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吞咽时疼痛加重并可放射至耳部,多发于4~10岁儿童及青壮年,尤其是生活不规律,经常失眠、熬夜、受凉、劳累的人,病原菌主要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腺病毒。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把扁桃体炎当回事,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急性扁桃体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演变为慢性扁桃体炎,或引发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以及风湿热、肾炎等严重疾病。但如果及时就医,保证“足量足疗程”的抗菌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一般能有效控制住炎症,不会转化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或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一般经7~10天可痊愈。
为了预防扁桃体发炎,平时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冬春季根据天气情况做好保暖防寒工作,预防感冒,避免过度疲劳和抵抗力下降;注意口腔卫生,尽量少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少饮酒,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多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