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患扁桃体炎
小儿扁桃体炎,以换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引起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可通过飞沫,食物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因此有传染性。
小儿为何易患扁桃体炎呢?与成人相比婴儿鼻咽及咽部相对狭小,而且位置较垂直,鼻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其发育因年龄有所不同。咽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扁桃体,在新生儿时期多藏于咽部的腭弓之间,腺窝及血管均不发达,到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长大,4-10岁时发育达最高峰,12-13岁时又逐渐退化。由此可以说明,为什么扁桃体炎常见于学龄儿童,而1岁以下婴儿则很少见。
我们再来看一下扁桃体炎的病因,乙型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腺病毒等也可以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也较多见。近年来,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的病例。
上述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体内而不会致病,当某些因素使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虚而入”侵入体内,或于此时因原有细菌大量繁殖也可致病。而受凉、潮湿、疲劳过度、吸入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CO)等均可为诱因。
营养不良、佝偻病、消化不良、平时缺乏锻炼,以及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因身体防御能力减低,容易发生扁桃体炎,特别是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低下,就更容易患急性扁桃体炎。而打针输液,只是短时间内起到阵痛消炎的作用,之后外界刺激,依旧会复发。扁桃体炎再次复发,扁桃体免疫性能进一步破坏,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身体免疫力低,生病多。
上述情况,最好不要长期频繁的使用抗生素,不然,免疫力降低,耐药性增强,“治病药”将变成“致病药”,针对小儿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建议保守治疗。
扁桃体炎炎的症状
扁桃体炎作为小儿中的常见病种,作为父母应熟知扁桃体炎的症状,才能第一时间发现扁桃体炎。
小儿扁桃体炎危害大,扁桃体炎如不及时治疗,否则会引起全身性疾病,尤其在小儿时期,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并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及免疫细胞,能抑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在人的生命里对全身的免疫功能起一定的作用,所以扁桃体炎应引起的重视。
那么小儿扁桃体炎有哪些表现症状呢?
一:口气是否较热
将手或者脸放在孩子嘴边,应该感到孩子呼出的气温度适宜,如果感到明显高于正常温度,那么就要注意孩子是否上火了。
二:嘴唇是否通红
孩子的嘴唇应该是粉红的,有时候因为运动变得红润,安静下来也应该恢复粉红。上火或者扁桃体发炎的孩子,嘴唇会变得通红,甚至有些深红。发烧的时候更是明显。如果孩子的嘴唇明显变红,那么就要注意了。
三:饮食是否正常
扁桃体发炎的初期,孩子明显地不爱吃饭。即使是以前喜欢吃的东西,吃起来也会慢了很多。这应该是和喉咙不适有关。
四:小便是否偏黄且不够顺畅
一般来说,孩子的小便应该较清,即使有黄色也应该是很淡的黄。如果孩子的小便明显变黄,且每次尿一点而不是很顺畅,那么可能是有火气了。
专家提醒:如小儿出现上述症状,身体不适现象,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带小儿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查清病因及病情程度再针对治疗,以免耽误小儿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