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之常规检测项目
据保守估计,我国约有1.3亿人患有耳鸣,6500万耳鸣患者经常寻医问药;2600万患者受耳鸣的严重干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650万患者因耳鸣而不能进行正常生活;3.9亿老年人患有耳鸣。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环境噪声污染的逐步加剧等,耳鸣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大多数耳鸣难以明确病因,此外,激发和影响因素极多,尤其是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联,故对其诊断难以进行准确地评估。尽管如此,临床仍然可从耳鸣性质、病因、病变部位、定量等4个方面进行诊断。
在此,小编将为您介绍临床上对耳鸣患者的必选检测项目与次选检测项目。
必选检测项目
1.纯音测听
耳鸣常常是听力损失的前兆或结果,纯音测听结果可以提示许多有意义的耳鸣诊断和鉴别依据。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耳鸣往往与原发疾病密切相关,如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症、大前庭水管综合症等;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一般认为,听力异常的频率与耳鸣频率有高度一致性。
2.声导抗测试
可帮助诊断有无中耳病变和判断听骨链活动情况,有助于鉴别引起耳鸣的原发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听骨链中断、耳硬化症等。
3,耳鸣心理声学评估
包括音高(频率)匹配、响度匹配、最小掩蔽级、残余抑制,可对耳鸣进行定量评估。尤其是耳鸣频率匹配有助于鉴别耳鸣部位,低频耳鸣主要见于中耳、内耳疾病以及颈椎病。
4.助听器试验
听力下降患者需增加助听器试验,观察听力获得补偿后言语识别情况及耳鸣改善情况。
5.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声发射(OAE)测试
单侧耳鸣患者需增加ABR测试以排除蜗后病变,同时增加OAE测试以尽早发现及鉴别耳蜗的早期病变。
6.内耳道CT或桥小脑角MRI检测
可疑占位病变时(或ABR所获结果有异常时)需增加内耳道CT或桥小脑角MRI检测。
7.响度不适阈检测
若怀疑患者伴有听觉过敏也应该做,但应提前告知患者做该项检查的注意事项。
耳鸣症状不再只有上山才会出现
每十位美国人就有一位有耳鸣症状,而研究表明这可能与长时间曝露在高分贝环境有关。其中有36%的人会持续性地受耳鸣所影响。
耳鸣的特性为当环境处于无声状态时,你却听得见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响声、嗡嗡声、蛐蛐儿声、撕撕声。研究人员说道“如是每天都会出现耳鸣症状的人,其思考、情绪、听力、睡眠及专注力都会受到影响。”
加州大学耳鼻喉科学的HarrisonLin教授说道“一般说来,长期性耳鸣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改善空间是很大的;长期性的在工作或居住环境下曝露在噪音中与慢性耳鸣发生的几率是正相关的。应尽量避免待在此类环境中”
医生可以通过听力评估、声音及听力的辅助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来治疗长期性耳鸣患者。
Lin教授及同事在2007年的全美健康调查中,对76000名成人做评估。以此数据来推估全美大约有10%的成人受耳鸣所苦。其中有27%成人的耳鸣症状超过15年、36%的成人有经常性的耳鸣症状、15%的成人每天至少出现一次、14%的成人每周至少出现一次。而大部分有耳鸣症状的受访者都是持续性处于高分贝的环境中。其中有7%的人说耳鸣已经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有42%的人觉得是小问题。49%曾与医生讨论过此问题;45%曾使用过药物治疗。
其他比较鲜少讨论的治疗方案包含:助听器、穿戴式隔离装置及行为疗法。
美国国家听力康复中心的JamesHenry却认为实际耳鸣问题比研究所说的还要普遍。“一般的调查显示是10-15%的成人有耳鸣症状,但有些研究表明为30%”。
除了噪音外,药物(化疗/某些抗生素)所造成的听力受损也会导致耳鸣。耳鸣症状无法根治,医学上没任何治疗能保证改善或消除耳鸣的症状。我们推荐的治疗方式有助听器或是认知行为疗法。虽然有许多宣称能根治耳鸣的方式,但营养品、维他命或其他药物均未被证实。
有些人无视他们的耳鸣症状,但大约有20%的人会因耳鸣而寻求医疗帮助。你需要学会与耳鸣共存,而认知行为疗法能让你了解相关的应对方式。如果你有耳鸣症状,那你应该要去检测你的听力,因为90%有耳鸣症状的患者听力都出现听力降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