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而实际上耳鸣在很多中年人、年轻人身上也会出现,因为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平时又不注意休息,所以耳部的微循环就会经常出现问题,导致耳鸣。
此外,还有一种颈源性耳鸣,是颈椎病的一种并发症,这种耳鸣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颈椎劳损增生导致压迫神经根和椎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进而影响了主管耳部供血的内听动脉,造成耳鸣。
1耳鸣不止
用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一天换药两次。
2耳鸣耳痒
耳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
我们将新鲜的生乌头,削成枣核大,然后塞在耳朵里面,每天换两次,几天就会好了。
3治耳鸣耳闭验方
用骨碎补削作细条,炮过,乘热寒耳中。
4耳鸣的治疗便方
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则换。
5治耳鸣耳聋
突然耳聋,肾虚,耳内如有风水钟鼓声
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蝎梢七个、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另以麻油化蜡,调末作成挺子。棉裹塞耳内。
6耳中常鸣
用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生地黄煨熟塞耳更好。
针灸这样治疗耳鸣
临床上治疗耳鸣如何选穴呢?
在使用穴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是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手太阳小肠经。针刺治疗耳鸣的腧穴使用次数较多的则是听会、翳风、听宫、耳门、中渚。
听会穴,属足少阳胆经,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穴,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听宫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
耳门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中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
治疗耳鸣需病经结合
首先,辨证疾病的虚实,如急性发作、耳鸣声大、伴有烦躁、口干苦、大便干结、痰多难咯等症状,则为实证;反之,起病缓慢、耳鸣声低、伴有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面色萎黄、便溏等症状,则为虚证。其次,辨证病变经脉,如伴有咽喉干痛、目黄、颈项肩背及手臂后外侧疼痛则为小肠经病变;如伴有汗多、反应迟钝、咽喉肿痛、耳后疼痛、上肢外侧、无名指及小指麻木疼痛则为三焦经病变;如伴有口干苦、善叹息、胁肋疼痛、外踝关节及足次指小指麻木疼痛为胆经病变。此外,还比较双侧耳前脉、寸口脉的强弱大小,结合经脉触诊,辨证判断经脉左右、上下的虚实,根据“补虚泻实”原则,进行相应补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耳鸣的治疗时机
耳鸣初起,声音较小,呈间歇性,不对工作或睡眠造成困扰,大家往往因此不引起重视,加之工作压力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故当早期治疗,3个月内是重要时期,拖延越久越难以彻底恢复。
(1)耳鸣只是一过性,持续时间短,无听力下降,按压耳屏可缓解,可以暂时不就诊,可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急躁。
(2)耳鸣持续时间超过数分钟,按压耳屏不缓解,或是伴有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不适,需及时就诊。
(3)长期耳鸣者,短期内因耳鸣出现情绪烦躁,或者影响睡眠,听力下降者也需及时就诊。
耳鸣的日常调理
①远离噪音:避免嘈杂刺激的环境,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避免持续的噪音刺激。
②饮食合理:宜清淡饮食,不得暴饮暴食及食用太咸、辛辣刺激的食物,严禁喝酒。
③情志调节:避免工作压力大,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态和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