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经常发作怎么办
小心挖耳:应小心挖耳朵并尽量少清除耳垢,在挖取底部耳垢时,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最好勿经常清除耳垢,耳垢有若干用途,包括提供良性菌栖身处。这是耳内天然的防御措施,勿用棉花棒挖除。此外,被耳垢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
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切勿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要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此外,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注意饮食:预防中耳炎还应注意勿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中耳炎护理小知识
首先应防止患上感冒,一旦感冒人的身体免疫力就差,那样会加重中耳炎的发展。
中耳炎需要一定的睡眠休息,以保证中耳炎不受疲劳。因此,日常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
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鼻腔呼吸顺畅,这样才能有效疏通中耳,因为五官相通。
患有中耳炎的患者,严禁下水游泳,避免因水流进耳朵里,造成二度伤害。
中耳炎对人体危害很大,如有中耳炎的症状应尽早治疗中耳炎,应选择专业正规的五官医院治疗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的3大分型
急性中耳炎患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则可发展成为慢性中耳炎。大多慢性中耳炎患者是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也有些患者是由于厌氧菌感染。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耳内长期或间歇性流浓、鼓膜穿孔及耳聋等。慢性中耳炎可分为单纯型、纤维肉芽型、胆脂瘤型3大类型,其中以单纯型最常见。
单纯型慢性中耳炎
此型慢性中耳炎患者较多,患者耳内分泌物呈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一般没有臭味。多为间歇性流脓,一般患者在感冒时可出现流脓,并且流脓量增多。此型患者可出现耳聋,但是一般不严重。
纤维肉芽型慢性中耳炎
纤维肉芽型又称做骨疡型,此类型患者耳内分泌物呈黏脓性,并且带臭味。多为持续性流脓,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头痛、眩晕等,大部分患者有传导性耳聋。
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
此型中耳炎患者分泌物较少,一旦流出分泌物常伴有恶臭。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患者常伴有耳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等,若久治不愈,炎症逐渐向周围扩散,可导致颅内、外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