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挖耳朵为啥会诱发外耳道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

挖耳朵为啥会诱发外耳道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

2017-07-06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生活中很多人有掏耳朵的习惯,还有些家长还很爱为自己的小孩挖耳朵,殊不知这看似爱卫生的举动,却藏着致病的隐患,家长这不经意的举动,可能是造成孩子外耳道炎的主要原因!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挖耳朵为啥会诱发外耳道炎

  孩子之所以容易感染外耳道炎,与日常生活习惯有绝对的关系,因为孩子感染外耳道炎,多半是清除耳垢不慎造成的。

  耳朵感到瘙痒怎么办?一般人的解决方式为:随手拿起棉花棒,立即展开抠耳朵行动。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对小孩子来说,更有严重的杀伤力,因为孩子耳道的皮肤相当细嫩,若随手拿取异物往耳里抠,很容易使耳道皮肤破皮、受伤,若脏东西、污水或细菌在此时入侵耳朵,就会导致耳道发炎,即外耳道炎的发生。

  其实孩子的耳朵若有耳垢形成,除了偶尔听不清楚之外,并不会有严重的影响,所以专家不建议自行使用棉花棒清理,以免耳垢未清除,却弄伤耳道皮肤。若您真的很介意耳朵里的小耳垢,可到耳鼻喉科请医生开立处方签,将耳水滴入耳内,即可溶解耳垢,很容易就可以将耳朵清理干净。

  孩子患外耳道炎怎么办?

  如何发现孩子受外耳道炎侵扰?并不难,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外耳道炎的临床症状为:耳朵似乎怎么清都不干净,不断有分泌物流出,此时妈咪就得特别留心,检查孩子的症状,有必要应带孩子到医院儿科或耳鼻喉科诊治,进行清理。

  一般来说,外耳道炎并不算严重的疾病,仅需使用耳水,待耳内皮肤再生时,千万不可再强行使用棉花棒清理,免得加重病情。至于预防之道是什么?很简单,少抠为妙。如果发现耳垢确实太多,请耳鼻喉科医生帮忙。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

  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无芽胞厌氧的感染或混合感染亦逐渐受到重视。

  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一、单纯型。病变限于鼓室呈现粘膜充血水肿或肥厚,故又称粘膜性。常呈间断性耳流浓,一般无臭味,鼓膜穿孔在紧张部,呈中央性穿孔,大小不一,多呈肾形、椭圆形或圆形;听力下降,呈传导性,一般程度不严重。。鼓膜穿孔在紧张部,呈中央性穿孔,大小不一,多呈肾形、椭圆形或圆形;听力下降,呈传导性,一般程度不严重。多在上呼吸道有炎症时出现,脓液为粘脓性或粘液性。上呼吸道炎症控制后耳流脓即可停止。

  二、胆脂瘤型。非真性肿瘤,仍为脱落上皮堆积而成,其外层为复层鳞状上皮的囊所包裹,逐渐增大,压迫浸蚀周围骨质,形成腔洞,因在上皮堆积团块中含有胆固醇,故称为胆脂瘤。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可无耳内流脓史,继发性者患耳长期持续流脓,脓量多少不等,脓液有特殊恶臭。鼓膜多在松弛部边缘或紧张部后上边缘穿孔。经穿孔可见灰白色鳞片状或腐乳状物质,有特异臭味。患者听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早期为传导性耳聋;晚期为混合性耳聋。有时有耳鸣及眩晕感。胆脂瘤会严重破坏骨质,导致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三、骨疡型。病变侵及鼓室骨壁或听小骨,可见骨疡,常有肉芽组织增生,为持续性耳流浓,有臭味,检查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甚者紧张部鼓膜几乎完全损毁。以上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分型,诊断分析清处这些之后就可以进行分型治疗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