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变得痴呆当心是耳硬化症在作祟
资料显示,此病在白种人中发病率比较高,达到8-10%,黑种人很少见。而在黄种人中,虽然没有具体的发病率数据,但很容易误诊。
“耳硬化症临床表现第一个特征是耳鸣,这类病人没有出现听力障碍时就很容易忽略。第二,它会导致非常非常缓慢的听力障碍,这种听力障碍缓慢到病人难以察觉,只会被周围的人察觉,误认为是情感认知障碍,觉得这个人比较蠢、动作慢、反应慢等,谁都没想到是听力障碍导致的。”彭宏指出,这些会让病人产生严重的社交障碍。与人沟通时,听不懂,答非所问,反应慢了后,人们会觉得他不尊重人,“一点没反应”。在工作中,“领导觉得你性格高傲古怪,如果病人本身是领导,下属会觉得你高深莫测看不透,很怕跟你相处,严重影响工作交流,由此产生的一些经济纠纷和损失往往非常惊人。”
彭宏介绍,耳硬化症病人的听力障碍通常发生在成人以后,而且检查中容易出现误诊。有的被诊断为传导性耳聋,认为是最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导致,但穿刺抽水治疗却并无改善。还有的听力师检测时出现误差,诊断为神经性耳聋,病人被告知“没得治”。第三种情况是,鉴别诊断时,误诊为先天性的听骨力畸形。“这种病是婴儿出生后就有听力障碍,多数情况是单侧的,而耳硬化症通常是双侧听力障碍。”
彭宏副主任医师介绍,耳硬化症的发病过程非常缓慢,这种渐进性的听力下降,连病人自己都不容易觉察。当耳鸣、听力减退等持续一段时间后,还会从传导性耳聋逐渐发展成神经性耳聋,这个时候病人听力会大幅度下降,才会有看病愿望。其实这个时候,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实是在传导性耳聋的阶段。”
据介绍,耳硬化症无法预防。在治疗方面,处于传导性耳聋阶段时,如果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或者是害怕手术,经济能力有限,可以选择佩戴助听器。
“手术的效果非常好,但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据彭宏介绍,耳硬化症可以通过手术根治,只需要在镫骨底板上打一个小洞,建立另一条传导通道,听力即可以恢复到正常人水平。但这个手术非常精细,对医生的要求很高。“镫骨底板的面积只有1-2平方毫米,根据放入的人工听骨大小,要打一个0.6-0.8毫米的洞。而且洞的下面是球囊和椭圆囊,位置如果没把握好,触碰到球囊,病人会全聋。因此,打洞时厚度绝对不能超过0.1-0.2毫米。”
专家建议,如果经常出现耳鸣的市民,应该做听力测试检查,及早发现耳硬化症,进行治疗。临床上被诊断为传导性耳聋,但吃药和穿刺治疗后无效,也要考虑是耳硬化症的可能。
耳鸣的主要症状表现
耳鸣是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耳鸣并非小事,不仅严重的影响患者听力,导致日常交流变得困难,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会引发耳聋的发生,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耳鸣会引发哪些常见症状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听力减退:患有耳鸣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听力的下降。如果是一只耳朵发病的话,有可能长期不能被察觉,很常见的是间断性的耳鸣,在转动头部的时候,症状会出现必定的缓解。
2、间歇性耳鸣:很多患者出现是声调较低的间歇性耳鸣,如“嗡嗡”声,“滴水”声,不过也有可能出现比较常的,持续性的耳鸣,在打哈欠或者打喷嚏的时候,会有气过水声,这个都是比较常见的。
3、耳痛:有很多患者的耳鸣是因为耳部疾病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如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往往患者会出现耳痛的问题,需引起重视,积极的进行检查。
耳鸣的不同阶段症状
1、轻度耳鸣:轻度的耳鸣一般为间歇性的发作,或者仅近在夜间或者环境较安静时才会出现,耳畔中萦绕着嘶嘶声、流水声等。这种轻度的耳鸣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注意休息,避免噪声环境,多可自行消失。
2、中度耳鸣:持续性的耳鸣,且在十分噪杂的环境中仍然有耳鸣的感觉,且有的情况下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心烦意乱。此时患者应该注意耳鸣的变化状况,如果是长时间的耳鸣,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3、重度耳鸣:持续性的耳鸣,严重的影响听力,时间如果一长就会不容易专注的聆听对方的谈话,且还常常注意不到别人在和自己说话,经常性的心烦意乱、容易激怒,对个人的工作和社交活动带来了影响。
此类重度的耳鸣患者应及时的到医院诊治,以免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人耳在噪音环境下时间过长,会不知不觉地导致内耳听毛细胞的损伤而发生耳鸣。巨大声响会因机械及声音振动波等震伤内耳神经细胞从而造成耳鸣及重听。
因此,避免接触强烈的噪声,或避免长时间的与噪声接触,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有助于保护听力防止耳鸣发生。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