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已经成为马路上、公交车上常见的现象。殊不知,长时间让耳朵这样“工作”,会慢慢使
听力受损。今天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马文新表示,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市民要注意保护听力。
现象不少市民喜欢戴着耳机听歌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喜欢戴着耳机听歌、看视频。
近年,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用耳不当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12%至15%的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
2012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岁至6岁听力障碍儿童约13.7万,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占84%,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的致病原因中,一部分是先天性听力缺陷,与
遗传、母亲孕期的病毒感染史
药物史、围产期的缺血缺氧史等有关;另一部分则是因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听力损伤,如常戴耳机就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建议遵循“60/60”原则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长时间戴耳机听歌、看视频等,为何会对听力造成这么大的损伤呢?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生马文新。
马文新表示,噪音对听力有较大影响,长时间戴耳机听歌、打手机电话,使耳朵接触噪音的时间变长,易引起耳内微血管痉挛,使听神经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听力减退。马文新提到,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噪音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长时间戴耳机听歌,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力减退。“我在临床上也见过许多病例,曾经有一名大学生因打了一晚上电话,第二天早上耳朵听不见了,他这种现象属于噪音性耳聋。”马文新说,日常用耳要遵循“60/60”原则,也就是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机器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音乐时间不超过60分钟。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规避噪音污染,尤其是娱乐性噪音污染。
马文新同时表示,市民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酒、作息不良等均会影响听力。当出现
耳鸣、耳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以前能听清的声音现在听不清或是看电视需要开的音量较以前更大等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找病因,积极治疗。(记者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