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不少中老年人出现听力减退时,通常会不管不顾,认为这是正常的机体衰退现象,并不用担心,但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杜强表示,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正确。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会逐渐衰老进而引发听觉功能减退,但是遗传、噪声、药物等因素都会造成中老年人听力减退。
杜主任表示,诱发中老年人听力减退的因素多样
1)年龄因素:随着人年龄增大,会出现一系列衰老现象,其中也包括听觉系统,听觉系统衰老会引发听觉功能减退,因此不少老年人都会出现耳聋的现象。根据听力学的研究,男性约从45岁以后开始出现听力衰退,女性则会稍晚一些。
2)遗传因素:根据现代研究发现,目前发现的耳聋基因大约有100多个。一些遗传性耳聋患者表现为先天性耳聋,也就意味着孩子一生下来就是耳聋患者。另一些遗传性耳聋患者,在刚出生时听力正常,但是有的在一岁之内就会发病,而有的则要到四五十岁才会发病。
3)环境因素:
①噪音因素: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会对耳内神经造成损伤,造成听力减退。
②药物因素:一些常见的药物带有致聋性,像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这类药物在正常人群中使用,会造成使用者高频听力下降。杜主任介绍说,这些带有耳毒性的药物,在我国控制得非常严格,一般接触不到,但是在国外却使用得非常频繁,因此,经常出国的人群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杜主任表示,很多情况下的听力减退和受损是不可逆的,因此一旦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要加以警惕:
1)当和家人一起看电视时,调到一个比较大的音量,家人都会觉得比较吵,但是你却还没听清楚。
2)当和别人讲话时,你感觉听不清对方说话,需要让对方一再重复。
3)当处于比较嘈杂的环境中,像是菜市场、马路等场所,你感觉面对面交流有障碍。
4)出现耳鸣、听觉过敏等症状。
中老年人听力减退的预防1)避免噪音。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当处在KTV、施工工地等比较吵闹的场所时,可使用耳塞或者棉花堵耳来保护耳朵。
2)避免氨基糖甙类的药物。出国人群应注意不要使用氨基糖甙类的药物,因为在美国和欧洲,这种带有致聋性的药物是普遍使用的。
3)进行基因筛查。必要时可做耳聋基因筛查,这样能有针对性避免一些药物和行为的伤害。此外,基因筛查对于家族中的其他人都具有警示意义。
专家简介
杜强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诊治听力下降、耳鸣、眩晕、面瘫,尤其擅长突发性耳聋、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遗传性耳聋、先天性耳聋、家族性耳聋、耳硬化症、周围性面瘫、耳石病、梅尼埃病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全天。
血管扩张药,有扩张脑血管,心脏血管及周围血管的作用。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亦可用于治疗耳眩晕症,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耳鸣盒听力减退。
健客价: ¥16.5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末梢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9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纤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等。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60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末梢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5691.主要用于脑部、周边和冠状血流循环障碍。 2.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如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老年性痴呆。 3.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如耳呜、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症候群。 4.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如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性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5.末梢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 6.缺血性心脏疾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塞
健客价: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