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其它疾病 > 觉得天旋地转?耳朵里的“小石头”掉下来了!

觉得天旋地转?耳朵里的“小石头”掉下来了!

2016-12-07 来源:大同凯霖耳鼻喉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你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翻身或起床时出现短暂的旋转性眩晕,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如果有人不小心“中枪”了,小编要提醒你,这极大可能是耳石症在作祟。

  觉得天旋地转?耳朵里的“小石头”掉下来了!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翻身或起床时出现短暂的旋转性眩晕,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如果有人不小心“中枪”了,小编要提醒你,这极大可能是耳石症在作祟。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耳石位于内耳中,是感受身体重力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重要结构,但是一旦脱落入半规管内就会影响半规管的内淋巴流动而引起眩晕症状。

  耳石症是最常见导致眩晕的疾病,大约30%眩晕是该病引起的,老年人则比率更高,甚至达到50%。主要表现为翻身或起床时出现短暂的旋转性眩晕,持续一般小于1分钟,多和头部运动有明显关系,症状轻的患者仅表现为行走不稳、头重脚轻的感觉,一般部分患者还有恶心、呕吐、出汗的症状,一次发作后患者可能会感觉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的不稳感。

  耳石症的病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仍不明确,但与下列疾病有关:

  ①耳石病,曾有证实在后半规管壶腹嵴内有颗粒状嗜碱性物质。嵴顶的沉淀物(嵴顶沉石症)可能是来源于耳石的一种碳酸钙结晶,正常时植入在内耳的球囊和椭圆囊斑上,椭圆囊位觉砂膜的自发性蜕变、迷路震荡。

  ②头部外伤,特别是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日及数星期,或乘车时突然加速、减速运动导致颈部“挥鞭伤”等。也可见于耳部手术后。

  ③耳部疾病,梅尼埃病、中耳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突聋等内耳病变后常可继发出现耳石症。

  ④后循环缺血、内耳循环缺血

  耳石症的临床症状

  1、与体位变化有关

  常发生在起床、翻身、坐起、抬头等体位变动时。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4、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耳石症的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前庭性疾病,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法较多。虽然耳石症是一种有自愈倾向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的可导致工作能力丧失,故可尽可能地进行治疗。

  1.Epley手法

  患者由坐位迅速变为平卧位,头稍伸出床沿做半悬垂位,向患侧转头45°,使患耳向下,然后转头90°使健耳向下,保持这个头位回到坐位,头转向正中并含胸低头。每个位置待眩晕消失再到下一位置。

  2.Semont手法

  患者迅速从坐位转到侧卧位,头转向健侧45°,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起来到坐位,再向反方向做。

  3.Brandt-Daroff习服练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迅速向患侧卧位,眩晕消失后保持30秒。然后坐起等待眩晕消失。患者应向对侧重复以上运动,停留30秒,坐起。整个治疗练习重复10~20遍。每天3次,如果连续2天无眩晕出现,可停止治疗。

  4.滚木练习(1ogrollexercise)

  主要用于外半规管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向患耳侧卧→仰卧位→向健耳侧卧位→成跪姿,双耳放膝盖两边,头前倾,保持30秒到1分钟。每天做一到两次,坚持一周。如果无法确定哪侧受累,则可隔一周朝相反方向做一次。

  5.仪器治疗

  传统的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医生技术水平、责任心、工作情绪都可引起诊疗效果的差异,还可能产生颈部及背部损伤等并发症,所以现在更科学的方式是采用仪器复位。

  SRM—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是目前诊疗晕动病最有效、病人痛苦最小的理想设备。属于纯物理治疗,不打针、不吃药,数字化精确诊治,有效避免了手法诊治的各种弊端,且效果明显。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