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其它疾病 > 鼓膜炎的基本常识

鼓膜炎的基本常识

2015-02-12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大庖性鼓膜炎或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伴随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现为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皮肤出现充满血清或血液疱疹,耳内剧痛。

   一、肉芽性鼓膜

 
  肉芽性鼓膜炎是鼓膜外层的慢性炎症,特点是在受累的部位有肉芽组织形成。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细菌感染使鼓膜外层的鳞状上皮剥落,纤维层暴露,随后有肉芽组织增生和溃疡形成。肉芽性鼓膜多见于青年人和中年人,男女发病率相等,多为一耳患病,偶可累及双耳。
 
  肉芽性鼓膜炎的临床表现
 
  无痛性耳漏(脓性分泌物)、耳堵塞感及听力减退,容易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充血,鲜红或红色肉芽组织增生,肉芽大小不一,最小的肉芽小如牛毛。需要耳镜或手术显微镜可看清楚,但多数肉芽较大,呈现不规则突起团块状,肉芽多见于鼓膜前下方或前后皱襞处,严重病例整个鼓膜可以呈肉芽状外观。
 
  肉芽性鼓膜炎,早期确诊,治疗得当,可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否则长期治疗不愈或者反复发作。
 
 
  二、大疱性鼓膜炎
 
  一般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可能发生于上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性感染之后,对于流感有关。
 
  大疱性鼓膜炎的临床表现
 
  耳朵突然剧烈疼痛、耳闷胀感或轻度听力障碍。检查可见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充血,常于鼓膜后上方出现一个或多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疱。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形成薄痂而渐愈。轻者血疱内液体可被吸收而附薄痂。
 
  治疗原则为缓解耳痛,防止感染。耳痛剧烈者,可在无菌操作下挑破血疱,酌情服用止痛剂。耳部行透热疗法以促进液体吸收。大疱未破时予1-3%酚甘油滴耳;大疱破后可滴0.5%金霉素甘油。服用抗病毒剂,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细菌感染。
 
(实习编辑:高越)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