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将至,你做好准备了吗?
手足口病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如何分辨是否得病?宝宝被传染怎么办?如何预防?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地度过夏天,小编特别整理了病情相关信息,请家长们仔细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哟~
每年的5-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却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爆发,而且患病的儿童也比较多,这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清楚了解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患病。
对于患者来说,在平时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调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那么手足口病患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下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吧。
手足口病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如何分辨是否得病?宝宝被传染怎么办?如何预防?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地度过夏天,小编特别整理了病情相关信息,请家长们仔细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如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在夏秋季比较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初始一般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会在口腔粘膜等出现疱疹,在手心、脚心及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发病后一周左右恢复。
接种手足口疫苗应该与其他疫苗接种的时间至少间隔两周,与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应该至少间隔一个月,宝宝在接种疫苗后最好要留在医院观察半个小时,没有不适再离开,如果宝宝出现明显的不适,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发现有手足口病征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直到病愈后才可回校,以免传染其他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减少参加集体活动。
手足口病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EV71),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自2010年以来,年平均报告病例数高达206万例,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2018年或将迎来手足口病爆发的高峰年,在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儿家属做好防控准备!
宝宝在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首先会在手、足、口、臀部周围出现小红疹或溃疡,一般会有发烧现象,不超过38.5℃,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潜伏期为2-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