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防治要点需掌握
如何应对这个让孩子疼痛、妈妈心疼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非常类似,传染性也很强。面对两种传染性疾病的爆发,预防要点有哪些?如何护理患儿?
每年的5-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却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爆发,而且患病的儿童也比较多,这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清楚了解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患病。
对于患者来说,在平时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调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那么手足口病患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下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吧。
如何应对这个让孩子疼痛、妈妈心疼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非常类似,传染性也很强。面对两种传染性疾病的爆发,预防要点有哪些?如何护理患儿?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
现在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平稳,我们临床医生一天接诊3-5例。尽管从3月初,儿科门诊就陆续开始接到手足口病患儿,但今年还没有碰到过重症患者,和往年的情况基本相似。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6型(CA6)、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9-10月两个发病高峰。
肠道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多种化学剂均有一定的抵抗力。75%的酒精也不能将其灭活,但在紫外线及干燥环境下会变得脆弱,在1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会立即死亡,此外,高浓度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也可将之杀灭,甲醛和碘酒消毒一定时间能将之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