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乙肝 > 街边治牙不消毒 易传染乙肝

街边治牙不消毒 易传染乙肝

2014-08-09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市场街边摆个小摊治牙,遇到执法人员突击检查,男子立即抓起一个装着白色粉末的小瓶,偷偷把粉末倒在脚边,试图销毁证据。在执法人员劝说下,男子最终承认非法行医,表示愿意接受处罚、配合调查。

  市场非法行医无消毒用品

  昨日早8时许,大东区北大营集市,5名在集市路边摆摊治牙、测血糖的非法行医人员被查处。

  可以看到,集市街边的一张小桌子上竖着“活牙固定”、“残根再接”、“软体再植”的广告牌子,一名40多岁的男子站在桌子后,正拿着器械,准备给坐在小椅子上的一位60多岁的老人治牙。小桌子上放着的几十颗假牙暴露在空气中,桌子上的器械只有简单的剪刀、镊子和电钻,没有任何的消毒用品

  男子正在“治疗”时,被大东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查获。面对执法人员,男子一开始还连声狡辩,“我是医生!”男子边说边抓起桌上的一瓶装着白色粉末的小瓶,偷偷把其中的白色粉末倒在脚边地面上,试图当场销毁证据,这一举动被执法人员及时制止。工作人员介绍,被倒掉的白色粉末是堵牙用的。最终,男子承认自己并没有相关行医资质。

  在昨日的非法行医集中检查行动中,大东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共查处5名非法行医人员,包括4名“治牙”人员和1名“测血糖”人员。在执法人员行动时,还遇到热心的市民上前举报线索,告知执法人员非法行医人员的具体位置。执法人员根据市民举报的线索对非法行医者一一进行查处。

  街头治牙可能感染乙肝

  大东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王军介绍,查处的5名非法行医人员,既没有《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也没有个人的相关行医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没收其非法行医的药品和器械。非法行医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将依法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大东区卫生监督所医政科科长介绍,街边的江湖游医治牙或者量血压、测血糖,在机构和人员没有相关资质的情况下,都属于非法行医的行为。

  “街边的‘黑口腔’治个牙也就二三十块钱,但是卫生安全隐患非常大。”科长介绍,正规医疗口腔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高温高压灭菌消毒,但街边的“黑口腔”往往简单用消毒液浸泡,甚至完全没有消毒过程,器械连续给多人使用。“刺破口腔黏膜,则很有可能传染乙肝、丙肝,甚至是艾滋病。”

  科长提醒,一定不要贪便宜、图方便,一定要去正规医院。

  那么在平时要如何预防乙肝呢?

  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或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即半岁时注射第三针。

  切断唾液传播

  在50~8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乙肝携带者母亲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

  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搞好卫生工作

  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远离易感染场所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HBV;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尽量一个人使用自己的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养成饭前便后、出入公共场所(公交车、医院、超市等)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