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咬后早期被咬的地方会出现小红疹,而且被咬的部位还会出现肌肉非常疼痛的现象,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头痛的现象。登革热是一种由病毒传播引起的疾病,病毒是通过蚊子传播进入到人体的。因为登革热疾病早期的症状是发烧,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所以,往往患者在早期感染登革热疾病以后,没有及时分辨清症状,导致出现病情严重。因此,想要治愈登革热,就要及时发现症状。
登革热的症状
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和眼球后痛,同时伴有背部、骨、肌肉及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部分病例发热于第3~5日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
皮疹:早期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于病程3~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4天消退。
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皮下出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腹腔出血等。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登革热病毒只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并不会由人直接传染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染,所以避免蚊虫叮咬,做好个人防蚊措施是预防登革热的最有效方式。
伊蚊成蚊是一种体色为黑色、胸部及足上有白点的蚊子,平时喜欢白天叮咬人,在屋内及周围100米的范围活动,是一种家栖蚊。在吃、用水缸里或是其他小容器(主要是水缸、盆、罐、椰子壳、破旧轮胎等)的干净水里产卵,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再变为蚊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和宿主。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方式传播,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
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登革热病患(从开始发烧的前一天直到退烧都具有传染力)8至15天后,则具有终身传染病毒的能力。经过4—10天潜伏期后,被感染的蚊子终身均能传播病毒。被感染人员是病毒主要携带者和增殖者,是未受感染蚊子的病毒源。
以上就是关于登革热咬后早期的相关介绍。被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咬以后,患者就是一个身带登革热病毒的病毒体,如果有蚊子咬患者以后,在咬其他人群就会把病毒传播到另外一个人身体,因此,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就是灭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