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百科
乙肝的危害
据研究人员二称,全球大约有3亿人患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却仅有二十分之一的人接受了足够的治疗。
若患了HBV不及时治疗,HBV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严重的肝脏疾病。据估算,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的肝病,这使得使乙肝病毒成为比疟疾更大的杀手。
而更可怕的是这三亿HBV患者,有一亿四千三百多万在我国,将近所有患者的二分之一。
所以我们得了HBV,一定要及时治疗,据我院专家称,四十岁之前乙肝完全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前提是要及早治疗。
临床治愈后,正常生活与普通人无异,不需要服药,但还是需要注意休息、饮食,否则还是会有的肝病的风险,因为普通人也同样有患肝病的风险。
乙型肝病误区
误区一
乙肝病毒携带者等于乙肝病人
这种认识其实是不对的,乙肝病毒本身并不会直接破坏肝细胞,而是通过机体产生的免疫应激反应,要清除侵入人体的病毒,而病毒也会反抗,在清除与反抗的过程中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这时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才会转变为乙肝病人。
只有乙肝病毒的感染而没有肝细胞的损伤,这种情况叫做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人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只需进行定期检查即可。
误区二
打过乙肝疫苗,就得不了乙肝
有人认为打过乙肝疫苗就终身不会得乙肝,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
乙肝疫苗全程需要接种3针,按照0、1、6的程序,就是接种完第一针疫苗后,还需于接种后的1个月和6个月的时候,再次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
除去新生儿外,我们在注射乙肝疫苗之前前,都应检查乙肝五项,若是乙肝五项阴性,就按照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即可。接种程序结束后一个月再检测乙肝表面抗体,若抗体呈阳性其保护效果可持续12年以上。
所以注射乙肝疫苗前,我们都应检测乙肝五项,若已感染HBV,注射乙肝疫苗是无效的(可再接种1针60微克或3针20微克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除此之外,乙肝疫苗注射后抗体的转阳也不是百分百的,有百分之五的几率无法产乙肝表面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完成后,还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需要再次注射。
误区三
与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感染
有一些人不敢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一起吃饭是会被传染的。
其实这很荒谬,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根本不会被感染。
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母婴及性接触传播,不经由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所以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吃饭并不会被感染。
同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拥抱、握手、同一餐厅就餐、同住一宿舍、以及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现在社会中有些人会歧视乙肝患者,其实乙肝患者与常人无异,不应该以偏概全。
误区四
乙肝携带者都会得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不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一样进入人体后会直接破坏肝细胞,进而导致肝脏的损害,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并不会直接破坏肝脏细胞,而是可能刺激到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应急反应,继而才会使得肝脏细胞损坏。
一些人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问题,导致对进入人体的乙肝病毒无法识别及产生清除乙肝病毒能力的T淋巴细胞,没有发生免疫反应,这样一来,就不会损伤肝细胞,也就更不可能引起起肝炎了,临床上我们称其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病人并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监测肝功及肝胆B超即可。
在10%-30%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由于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了机体免疫力,之后产生免疫反应,因免疫力不够强大,无法完全清除病毒,就会发展成为慢性乙肝,若这些慢性乙肝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在5年内有12%到20%的几率,会进展为肝硬化,而这些肝硬化病人在5年内有6%到15%的几率发展成为原发性肝癌,另外20%到23%的人则会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以当前的医疗水平,每当一位患者确诊为慢性乙肝后,到正规医院积极治疗,进行专业化诊治,完全是可以阻止慢性乙肝向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进展的。
患者自述
我们没什么不同
与你们一样
共同呼吸
会饥饿
也会疲惫
请不要不同的眼神
看待
因为,同样会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