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应该大多数人都听过,但是正确认识登革热的没有几个。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后传播登革热病毒到人体从而感染上的。这种病毒的危害非常强大,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格外的注意,尤其是孩子对于防御蚊子没有意识,所以家长们要特别的注意了,今天带大家来正确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概念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和全身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传播速度快、人群易感性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浙江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在早期已可见。儿童病例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同一患者可见不同形态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皮疹持续约为3~4d。
3.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5~8d。
4.其他约1,4病例有肝肿大,黄疸不多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伴有休克。
以上就是典型登革热的相关知识介绍。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