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知识 > 治疗方法 > 急性丙肝诊断和治疗

急性丙肝诊断和治疗

2018-08-14 来源:根治丙肝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感染病毒量较少的个体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潜伏期,感染病毒途径的不同也可能影响潜伏期的长短。感染病毒后HCVRNA水平迅速上升,而反映肝脏损害的指标ALT在感染4~12周后才出现升高。

概述

 
急性丙型肝炎是由HC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经血源性传播,通常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

临床特点
 
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感染病毒量较少的个体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潜伏期,感染病毒途径的不同也可能影响潜伏期的长短。感染病毒后HCVRNA水平迅速上升,而反映肝脏损害的指标ALT在感染4~12周后才出现升高。约1/3的感染者可能在未检测到抗HCV时已经出现肝炎活动,患者ALT水平可以达到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同时可以伴有胆红素的升高。
 
急性HCV感染发病阶段约81%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低热、皮肤瘙痒、肌肉疼痛等,症状多且明显,但缺乏特异性,在有症状患者中约有50%~84%会出现黄疸,黄疸是急性HCV感染者最具特征的肝病症状。急性HCV感染引发的暴发性肝炎非常少见。
 
一部分HCV感染呈自限性经过,血清HCVRNA在感染后3~4个月内检测不到。虽然这部分感染者自发清除HCVRNA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显示一些因素如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的有无、病毒基因型及IL-28B基因型等可能与病毒的自发清除相关。与HBV感染不同,感染HCV的年龄越小越有利于机体自发清除病毒。
 
诊断方法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包括:
 
16周内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临床表现特点为: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及黄疸。一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生化检查:
 
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约50%~84%的症状明显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升高,抗HCV和HCVRNA阳性。
 
HCV抗体检测:
 
急性HCV感染者在发病初期抗HCV的阳性率只有50%~70%,3个月后阳性率才可上升至90%以上,所以仅凭抗HCV检测诊断急性HCV感染存在一定的滞后
 
抗HCV的阳转通常发生在病毒血症后的32~46d,在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者中可能要12~48周才能检测到,所以临床中应动态监测抗HCV变化。
 
HCVRNA检测:
 
对怀疑是急性丙型肝炎的患者,在抗HCV仍为阴性时唯一敏感可靠的指标是通过PCR检测血清中的HCVRNA。HCVRNA阳性一般早于抗HCV阳性,因此对于临床出现急性肝炎表现的患者如有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即使抗HCV阴性也应检测HCVRNA,一旦检出HCVRNA阳性即可确诊。如果不能够在感染早期进行检测,病毒载量的波动及低水平的病毒血症对辨别急性感染也是有帮助的。
 
治疗时机
 
急性丙型肝炎应用直接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95%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部分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自发清除病毒而使疾病自愈,只有不能自发清除病毒者才须要给予抗病毒治疗,因此如何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对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特别是有症状的患者至少观察12周后再开始治疗是合理的,并不影响治疗效果。无症状患者自发清除的可能性比有症状者低得多,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应推迟8~16周,每4周进行HCVRNA检测,以期其自然痊愈,特别是对有症状的患者。
 
药物选择
 
对于进行了丙肝病毒分型检测的患者,可以按照分型结果选择药物治疗。没有进行该项检测的患者,无需再花时间和金钱进行检测。
 
疗程确定
 
疗程的确定和患者基础情况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既往肝功能正常,无肝硬化,疗程12周。如果有肝硬化病史,包括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都需要使用24周抗病毒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