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学生们纷纷回归了学校的集体生活,目前正值冬春交替,特别容易引各类传染病,学校和托幼机构这种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一旦出现疫情,更比较容易传播,严重影响广大师生和儿童健康。
冬春季有哪些传染病高发?如何预防?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时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
咳嗽或
打喷嚏后。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勤于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除上课外,减少聚集性活动。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免疫。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麻疹
风疹和麻疹是冬春季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别由风疹病毒和麻疹病毒引起。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
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
预防措施:预防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风疹和麻疹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室内每天通风,被褥经常换洗,晾晒,消毒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是传染源。
易感人群:主要发生于1-15岁的儿童,常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学生中流行。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病人,阻断传染源,病人应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5天。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洗手,多喝水,坚持体育锻炼。一旦被确诊为腮腺炎,一定要及时请医生治疗,防范并发症的发生。不要再去幼儿园或学校,以免传染给他人。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该怎么办?
1、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的学生和幼儿,立即电话通知家长领返回家,尽早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治疗。
2、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追踪,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3、加强各类学习、生活、娱乐、工作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4、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教育学生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提高防病意识。
5、落实手部卫生,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托幼机构由保育员每日落实幼儿勤洗手,推行六步洗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