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危害大,秋冬应谨防
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一般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什么是流脑?
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一般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哪些人容易患上流脑?
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从2~3个月开始,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家长应特别注意。
患上流脑有哪些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如果是小宝宝的话,通常发病较急,容易发生惊厥或有烦躁、尖叫、双目呆滞、拒奶、呕吐,囟门未闭者可见前囟饱满。
如何预防流脑?
在流行季节宜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防止“流脑”的发生和传播。具体有以下措施:
·1、“三晒一开”,杀灭病菌。·
“流脑”的病原体有
怕冷、怕热、厌氧的特性,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的环境中不易生存。“三晒一开”就是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该病病菌的目的。
·2、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
6个月至2岁的宝宝是“流脑”易感人群,除了在流行季节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还可以接种
流脑疫苗,提高对“流脑”的免疫能力。
按照最新扩大免疫程序规定,小儿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第1、2剂次为基础免疫,用A群流脑疫苗,自6月龄-18月龄接种,2剂间隔不少于3个月;第3、4剂次为加强免疫,用A+C群流脑疫苗,3岁时接种第3剂,与第2剂间隔时间不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剂,与第3剂间隔不少于3年。
·3、及时发现,早期隔离。·
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孩子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流脑”的要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严密观察,以防止扩散、传播。
提醒广大婴幼儿家长,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及身边环境卫生,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可让孩子少量饮用淡盐水或用淡盐水漱口。另外,也可给孩子注射流脑疫苗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