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知识 > 预防措施 > 科学家发现 GSK流感疫苗 Pandemrix 诱发嗜睡症相关的新证据!

科学家发现 GSK流感疫苗 Pandemrix 诱发嗜睡症相关的新证据!

2018-08-01 来源:中国病毒学论坛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科学家对葛兰素史克流感疫苗为什么会在一些人中引起嗜睡症进行了调查,他们表示已掌握了一手的确凿证据,这种罕见的睡眠障碍可能是一种所谓的「打击后就逃跑」的自体免疫性疾病。

 嗜睡症(narcolepsy),又称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障碍,其症状包括白天阵发性嗜睡,发作时患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肌肉无力,沉睡不醒。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百万嗜睡症患者。2009年年底,猪流感爆发之后,欧洲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滞后效应:确诊为嗜睡症的儿童数量急剧增加。最终,研究人员把这一风险的增加归因于流感疫苗Pandemrix的使用。该疫苗仅在欧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H1N1型流感病毒,结果导致芬兰的嗜睡症风险增加至每1万6千人中就有1人确诊,瑞典、爱尔兰和英国也发现类似情况,但没有芬兰显著。长期以来,嗜睡症被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是一种能够调节睡眠和觉醒状态的激素,科学家们早已知道嗜睡症患者的大脑内缺少能够产生下丘脑分泌素的神经细胞,但是,导致这些细胞消失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迷。

 
科学家对葛兰素史克流感疫苗为什么会在一些人中引起嗜睡症进行了调查,他们表示已掌握了一手的确凿证据,这种罕见的睡眠障碍可能是一种所谓的「打击后就逃跑」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研究人员正试图找出原因,在2009/2010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普遍应用的两种不同流感疫苗中,只有一款疫苗即葛兰素史克的Pandemrix与嗜睡症病例上升相关。
 
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IF:15.843)杂志上发布的一项研究中,他们表示答案可能与葛兰素史克注射疫苗中发现的含量较高的H1N1流感株中的一种蛋白有关,而在另一款疫苗,即诺华的Focetria中这种蛋白的水平较低。
 
「这是一个真正令人兴奋的时刻,」Steinman称,她是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的一名教授,她在斯坦福大学带领域这项工作。葛兰素史克的Pandemrix疫苗在2009/2010流行病之后从市场上被撤回,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意识到了这项研究,并将会对其认真研究。
 
「我们正积极地进行研究,以观察Pandemrix与嗜睡症之间的联系,以及这款疫苗与这些影响中的其它风险因素之间的联系,」她在一份电子邮件评论中称。嗜睡症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终生性脑病,它可扰乱正常的觉醒周期,引起严重的恶梦及可在任何时间发作的昼间睡眠。
 
科学家不确定究竟是什么因素,但最新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不起作用并错误地攻击人体自身的功能和器官。2009/2010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在使用葛兰素史克Pandemrix疫苗的国家(包括英国、芬兰、瑞典和爱尔兰)进行的研究发现,儿童嗜睡症病例明显上升。
 
嗜睡症患者显示大脑一个睡眠中心的「觉醒细胞」即下视丘分泌素细胞的功能丧失。在他们的研究中,Steinman的团队发现H1N1流感中含有一种蛋白,该蛋白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大脑中一种下视丘分泌素受体。这种H1N1蛋白在两种疫苗研究中都含有,但葛兰素史克Pandemrix与诺华Focetria相比,这种蛋白的含量水平更高。
 
科学家表示,他们现在认为在接种Pandemrix的人中嗜睡症由一种所谓的「打击后便逃跑」的机制引起,在这种机制中,高水平的H1N1蛋白刺激产生大量的针对病毒与下视丘分泌素受体的抗体。
 
文字说明:本图显示因流感病毒核蛋白而触发的抗体如何与调控睡眠(下视丘分泌素受体2)的脑蛋白受体发生交叉反应并导致发作性嗜睡病。[鸣谢:S.SohailAhmed和AnetteKarle]与H1N1流感相关的发作性嗜睡病的自身免疫概念涉及4个阶段。(A)第一阶段:在基因易感者中,抗H1N1疫苗接种激发了抗体的形成,这些抗体会与病毒核蛋白及下视丘分泌素受体2结合。(B)第二阶段:在穿透血脑屏障后,这些抗体会渗漏到脑组织内。(C)第三阶段:抗体与神经元表面的下视丘分泌素受体2结合并通过直接阻断或通过下视丘分泌素形成的继发性耗竭而中断信号传导。(D)第四阶段:被中断的下视丘分泌素信号传导导致了临床上的发作性嗜睡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