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学家就MERS答记者问
摘要:我国在MERS病毒被发现之初,就已经在主动备战。MERS虽然致死率比SARS高,但MERS不具备SARS那么强的传染性,不可能大面积传播。
问:MERS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强度如何?
答:我国在MERS病毒被发现之初,就已经在主动备战。MERS虽然致死率比SARS高,但MERS不具备SARS那么强的传染性,不可能大面积传播。数据统计表明,MERS致死率远高于SARS的10%,达到37%(中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为27%)以上,但该病毒传播速度并不快。
问:国际防控形势怎样?
答:据世卫组织公开数据,截至5月中旬,3年来MERS病毒在全球20多个国家累计感染1100多例患者。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尚未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可以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大多是接触动物或医院内密切接触感染。目前,MERS病毒的研究难点之一就是没有好的实验室动物模型。尽管如此,当前国内科学家已经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抗体研究初见成效。
问:我国已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答:尽管MERS病毒病原体很难在人际间传播,但专家并不确定,它将来是否会发生突变,在人际间传播变得更强。对此,严景华表示,相关部门在分离出亚洲患者携带的病毒后,将会进行共享与分析,结果尚待进一步确定。
专家认为,中国对MERS病毒需要防范,但公众无须恐慌。对于这种输入型病毒,需要在海关方面加强监控,防止外来人员把病毒带进来。目前在应对突发性
传染病方面,国内的医疗设备、研究人员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目前,国内已研发出多个治疗性抗体和多肽药物,均处于实验室水平,下一步需要加紧进入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