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知识 > 预防措施 > 寨卡病毒灭活和环境稳定性

寨卡病毒灭活和环境稳定性

2018-07-24 来源:中国病毒学论坛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寨卡病毒疫情近期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多国暴发流行,它是以蚊子为传播媒介,也可通过性交和血液制品传播。

 寨卡病毒疫情近期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多国暴发流行,它是以蚊子为传播媒介,也可通过性交和血液制品传播。大多数感染寨卡病毒的人无症状表现或出现轻微症状。然而,目前有证据表明怀孕的妇女如感染寨卡病毒,可能会通过宫内感染而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寨卡病毒感染还可能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的发生率增加有关。因此,对于承担临床收治工作的医务人员或在实验室中与病毒样本直接接触的实验室人员来说,该病毒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

 
按欧盟要求,操作寨卡病毒需要在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BSL-2)中进行,操作者需要特殊的安全防护措施。但是,目前国际上缺乏关于寨卡病毒消毒灭活方面的实验室数据,而现阶段采用的灭活方法是基于黄病毒家族其他病毒的消毒灭活经验。为了获得关于寨卡病毒灭活和消毒的实验证据,来自德国的乌尔姆大学医学中心和Bernhard Nocht热带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测试了寨卡病毒对不同消毒剂和灭活方法的敏感性。
 
为了测定病毒感染性,科学家用寨卡病毒MR766毒株感染组织细胞,使用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TCID50/ml)评估病毒在消毒剂或灭活程序的效果。
 
首先,科学家测评了以乙醇为基础的消毒剂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他们用含2.5%胎牛血清的寨卡病毒原液按3:10(体积比)与乙醇混合孵育1分钟后,发现病毒感染性完全被灭活了。同样,病毒分别暴露于1%次氯酸盐(BSL-2/3实验室经常用1%次氯酸盐灭活病毒液体废物),2%多聚甲醛(常用于后续流式细胞仪检测样本)和2%戊二醛(常用于后续电子显微镜分析病毒)也观察到病毒失活的现象。因此,科学家得出结论,目前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使用的消毒剂可以充分灭活寨卡病毒。为了证实上述消毒剂对各类临床标本中寨卡病毒的灭活效果,科学家们在寨卡病毒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10%, 40%, 90%)来模拟临床样本材料,并重复消毒剂的灭活实验,发现上述所有消毒剂可有效灭活样本中的寨卡病毒。
 
紫外(UV)照射是实验室常用的病毒灭活方法,UV可通过化学修饰基因组来灭活病毒。为了验证UV对寨卡病毒的灭活效果,科学家们将200μL含有不同浓度血清的寨卡病毒液暴露在UV下照射,结果发现UV照射10分钟可以完全灭活含2.5%小牛血清的寨卡病毒,但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UV灭活病毒的作用随之降低。当含90%血清的寨卡病毒在UV下照射60分钟,发现病毒感染性虽可降低99.95%,但仍可检测到残留的感染性。
 
为了观察寨卡病毒在干燥环境下的稳定性,科学家们将100μl寨卡病毒液干燥不同时间后发现,病毒在环境中干燥3天后仍具有感染性。如用上述消毒剂或UV照射方法则可以完全灭活干燥的寨卡病毒。这些实验结果提示,在环境中干燥的病毒是具有传染性的,因此对实验物品、器具和设备等的表面进行消毒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科学家们还评估了寨卡病毒在不同环境温度和PH值下的稳定性,发现病毒在温度高达50℃时是稳定的,但在温度大于等于60℃时完全失去感染性。因此,被病毒污染的医疗或实验材料(如手术器械等)可以通过加热方法进行消毒。同时,他们还观察到寨卡病毒在pH值为9时有最高的感染性,但在pH值大于11或小于4时则丧失感染性。
 
最后,科学家们分析了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常用的丁腈和乳胶手套是否可以有效阻挡寨卡病毒。他们剪下手套的指套,在指套内灌入寨卡病毒悬液,并将它们放置到细胞培养基中,如果病毒能够突破丁腈和乳胶手套屏障,病毒就会扩散入细胞培养基中而增殖。作为对照组,他们在指套上扎了一个大约1mm的小孔。测试结果显示,没有被扎破的手套完全可以防止病毒扩散,而如果手套的完整性被破坏,病毒会透过手套屏障。
 
综合上述,科学家们用实验证明了常用消毒剂和灭活方法可以有效杀死寨卡病毒,并且常用的丁腈和乳胶手套可以保护工作人员不被寨卡病毒感染。然而,尽管UV可以灭活寨卡病毒,但如果病毒是在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环境下,UV照射需要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分钟。这些系统的测试数据为收治寨卡病毒病患者的医护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和科研人员合理选择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