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
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于2008年启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军委后勤保障部牵头组织实施。按照专项2017年度工作计划,牵头组织部门在广泛征集相关部门、地方和各领域专家意见基础上编制完成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并经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审定,现组织开展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现将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课题的组织和申报工作。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2017年7月28日
一、研究方向
1、定向委托课题
1.1.“一带一路”传染病防控保障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会同相关国家联合建设技术平台,针对我国存在较大输入性风险的病原体,揭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传染病病原体组成、流行特征和传播趋势,加强监测预警等防控关键技术储备,发挥传统
医药作用,开展传染病防治产品和技术方案研发及推广,提升当地传染病防控能力,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卫生安全保障。
考核指标:初步阐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传染病病原组成和流行特点,获取当地流行的重要传染病病原的传播风险评估数据,建立传染病防控实验室、网络报告等体系,获得并推广应用相关传染病防控试剂、疫苗、诊疗方案等。
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4项。
有关说明:定向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联合有关单位组织申报,前期应与相关“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好合作基础。
1.2.突发急性传染病诊断试剂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以突发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重点,对本专项“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支持研发的、尚未或不适于获取产品证书的诊断产品的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等进行评价,为建立相关技术储备提供依据。
考核指标:建立100种以上突发急性传染病诊断试剂的参考品,建立相关产品标准,完成相关试剂的评价。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定向委托中国食品
药品检定研究院承担,联合有关单位组织申报。
1.3.结核病诊断产品和预防接种技术评估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十二五”期间本专项支持研发的结核病诊断技术与产品,在医疗机构中对结核病诊断技术多重组合应用、系统集成优化和自动化、特定人群及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对成人接种卡介苗的保护效果和免疫策略进行前瞻性评价,为完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考核指标:形成5种以上有效的组合技术方案和符合循证医学的技术指南。获取成人接种卡介苗的有效性数据,提出可实施的免疫接种策略。
拟支持课题数:2项。
有关说明:定向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牵头,联合有关单位组织申报。
2.定向择优课题
2.1.基于大数据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预测预警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人员流动、贸易、网络、社会、生态、疾控等多元大数据,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流行病学、病原学等多种手段,研究建立我国重要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流行、变异进化预测预警模型和相关技术。
考核指标:基于大数据,建立8-10种我国重要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预测预警模型和有关算法,阐明其重要病原体传播流行和变异进化的动力学特征和预测预警关键参数,研发并获得至少1项关键技术或软件,并科学评估其应用能力。
拟支持课题数:2项。
3.公开择优课题
3.1.传染病防控应用导向的原始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围绕传染病防控重大急迫需求,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研发具有应用前景的原始创新技术、方案和产品,提升我国传染病防控原始创新能力。
考核指标:研发并获得一批国际领先的传染病诊防治相关原始创新技术、方案和产品,初步验证其应用前景。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有关说明:2017年已立项内容不得重复申请。申请时需提交文献和知识产权查新证明,并明确拟解决的重大紧迫问题、核心性能要求、与国际同类技术产品的对标。
3.2.三病精准诊治新技术和新方案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提高艾滋病、结核病、乙肝及相关肝癌治愈率/治疗成功率的新技术、新方案和新策略。
考核指标:获得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结核病、乙肝及相关肝癌精准诊治标志物,建立若干防治新技术、新方案和新策略,有效降低艾滋病、结核病病死率以及终末期肝病发生和肝癌复发转移率,提高肝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
拟支持课题数:10项。
有关说明:2017年已申报的团队(包括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原则上不得申报,如确有新的技术或方案等,须对其突破性和创新性作出详细说明和承诺。
3.3.三病新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及相关肝癌方案,延缓病变进展。以
中药复方为主,研发针对一、二线化疗药物全部过敏或全部不能耐受或全部耐药的
肺结核患者和超广泛耐药性肺结核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及相关肝癌方案,有效降低肝癌发病率。建立中医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方案,提高治愈率/治疗成功率,有关治疗效果通过大规模规范临床研究确证。
拟支持课题数:2-3项。
有关说明:2017年已申报的团队(包括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原则上不得申报,如确有新的技术或方案等,须对其突破性和创新性作出详细说明和承诺。
3.4.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治疗方案,以中药复方为主,进行科学设计的临床实验,提高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疗效,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
考核指标: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治疗方案。提高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疗效,显效率提高15%以上,或者减少病死率10%以上,或者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20%以上。
拟支持课题数:5-10项。
有关说明:2017年已申报的团队(包括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原则上不得申报,如确有新的技术或方案等,须对其突破性和创新性作出详细说明和承诺。
3.5.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临床诊断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基于宏基因组学的病原体临床诊断技术体系、以序列为基础的病原体分类新技术体系以及人类传染病潜在传染源和病原谱系等研究,提升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能力。
考核指标:建立2-3种基于宏基因组学的病原体临床诊断新技术和新方法,能够在72小时内完成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筛查,获批并推广应用于临床诊断。以序列为基础的病原体分类及诊断新技术体系获得国际认可,初步阐明10种以上人类传染病潜在传染源,并阐明潜在传播风险。
拟支持课题数:2项。
有关说明:鼓励宏基因组学诊断技术研发企业申报。
3.6.传染病防控产品国际化注册及WHO认证相关研究
研究内容:支持我国批准上市的诊断试剂、装备等传染病防控产品,开展国际注册及相关支持性流行病学研究,突破传染病防控产品国际化相关技术和质量体系,推动名优产品国际注册和WHO认证进程。
考核指标:若干传染病防控品种完成关键性国际临床试验并获得境外注册或国际认证。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有关说明: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方式支持。
3.7.基层社区适宜的传染病诊断试剂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常见的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研发适于在基层社区使用的易操作、易阅读、易保存的快速诊断试剂。
考核指标:研发能够在基层社区使用的20-30种诊断试剂,在本专项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临床验证。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原则上由企业牵头实施,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