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登革热传播风险大,外出旅游需注意防蚊
摘要: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登革热只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
新闻回顾
杭州一对小夫妻去泰国苏梅岛旅游,结果回来后就双双发热、
关节疼痛;11岁学生随家人至越南探亲,回国出现发热症状。经过检查,他们都是得了“登革热”!
What?登革热?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
传染病。登革热只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至15天,常见潜伏期为5至8天。典型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达39℃到40℃;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痛、肌肉
骨关节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几天后,面部四肢可出现红色皮疹或出血疹,多数病人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还会有不同程度出血现象,如
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
据统计,近几年因外出旅游、商务活动期间,未采取有效防蚊措施,导致被蚊虫叮咬后患上登革热的病人越来越多,输入地大多来自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近期东南亚地区登革热整体疫情呈上升趋势,其中,越南、斯里兰卡、泰国及马来西亚病例数明显高于去年同期,而南美洲疫情则以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及尼加拉瓜病例数为多。
目前,适逢暑期出国旅游、探亲旺季,民众如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应做好防蚊措施,以降低登革热感染风险。
预防登革热健康提醒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尽可能穿浅色长袖衣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蚊虫叮咬。
2、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
外阴暗处逗留。
3、开展环境整治,清除杂草,翻盆倒罐,消除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
4、家中使用加盖垃圾桶;室内尽量避免养水生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应清洗换水一次,花盆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5、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备,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科学使用质量合格的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不能使用剧毒农药灭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