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手足口病 > 孩子嘴里长泡,是咽颊炎还是手足口病?父母快来看这里……

孩子嘴里长泡,是咽颊炎还是手足口病?父母快来看这里……

2018-05-14 来源:陕西新闻广播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其实有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天气比较炎热,使得室内的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最终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呈散发或者流行,流行期多为夏秋季节,如每年的4到7月为疾病的高发期。

大家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肠道病毒的名称便可。这种疾病发病特点,多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的损害,常见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临床症状多表现为:

骤起高热:严重的时候可高达40度以上甚至出现惊厥,大多发热持续2~4天。

咽痛、流口水:小儿主要表现为哭闹、流口水、不爱吃饭,大一点的宝宝会说喉咙疼。检查发现咽部充血,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并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四周有红晕,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伴有咽喉痛、头痛、腹痛

食欲不佳,疲劳乏力,还有很多孩子常伴有颈部、腹部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

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其实有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天气比较炎热,使得室内的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最终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病原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手足口病还可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颊炎主要表现为咽后壁出现疱疹和溃疡,而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内可见疱疹外(疱疹一般位于舌、颊粘膜、上颚的前方),在手脚心、臀部等部位也可见到疱疹,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还有头痛、昏迷等表现。

疱疹性咽颊炎如何治疗

疱疹性咽颊炎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对于肠道病毒,目前是缺乏有效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本病以中西医结合或以中医为主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并不复杂,由于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治疗以中药辨证论治、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

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喉痹,多为外感湿热,上攻咽峡所致,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可辨证选用甘草泻心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剂;

合并心肌损害者,应适当卧床休息,使用护心药。还可以利用加压或超声雾化吸入抗病毒类药物、撒入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喷雾剂等进行咽峡局部治疗;

发热时可用羚羊角粉清火退热防惊风,也可用物理疗法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以用布洛芬、美林等退热药;体温超过39.5℃、有呕吐、惊厥、影响饮食睡眠时可以配合输液支持疗法及对症中枢性降温措施;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时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可配合使用抗细菌类药物,否则不宜使用抗细菌类药物。

除了常规采用中医或者西医对症退热外,下面再给大家推荐一个方子,可明显减短病程以及减少反复发热的频率。

建议发病期处方:

板蓝根10~15g,蒲公英20~30g,芦根10~15g,柴胡10~15g,木蝴蝶5~10g,水煎代茶饮,连续服用5~7天。

患病期间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恢复体力。同时,需要家居隔离,至少两周以后才能上学或者与同学接触。

注意体温变化,酌情使用退烧药。

咽喉疼痛时,可酌情使用含2%利多卡因的气雾剂喷喉药物,或者用冰硼散、锡类散等吹播咽部,从而缓解咽部症状,口腔溃疡处可以涂抹鱼肝油等。

饮食要柔软、清淡,以流质、温度不高的食物为主,注意保证营养。

补充足够的液体,凉的一些食物比热的好,减少患儿咽部的不舒适。

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征变化,如果出现尿少、唇干、烦躁不安等脱水表现及呼吸急促,烦躁、神志不清等脑炎或者心肌炎等并发症状,请尽快就医采取进一步治疗。

疱疹性咽颊炎的预防

个人卫生要养成:给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室内多通风,晾晒衣被,消毒玩具。

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营养膳食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多饮水。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多运动的同时要避免孩子过度玩耍,劳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患病。

注意周围患病人群:不要同已经患病的孩子接触,尽量不要到人群集中,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玩耍。

及时就医是关键: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如大年龄段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年龄组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