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手足口病以5岁以下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为了宝贝们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可要认真学习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溃疡。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严重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要注意区分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炎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症状有点相似,因此经常两者在发病初期都会被误诊为手足口病,但两者确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下面我们来区分一下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以便爸爸妈妈进行辨别和预防。
1.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常见的病原还是柯萨奇A组(1-6、8、10、22)型疱疹病毒和EB病毒。
2.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
3.疱疹性咽峡炎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手足口病以5-7月为高峰。
4.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以5岁以下儿童为高感染群体,而手足口病3岁以下的发病率最高。
5.手足口病急性起病,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病程一般7-10天,发热(一般中等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峡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少数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等重症现象,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疱疹性咽峡炎表现是突然高热和咽喉疼痛,在咽峡部可见疱疹溃疡,宝宝往往以突然高热起病,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热度可达39-41℃,持续1-2天后出现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疱疹数量很少多于12个,直径一般在1-2mm,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等部位,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体温消退,一般病程4-6日,症状重的宝宝病程可延长至2周。患儿因溃疡疼痛表现烦躁不安、流涎、呕吐、厌食等,热度高时有的宝宝还可发生高热惊厥。本病有自限性(1-2周),患儿大多数恢复良好。。
6.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一般是3-10天。
家长谨记9条健康提醒
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至今没有疫苗。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
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
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婴幼儿及儿童使用的餐具
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婴幼儿和儿童
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户外活动,充足睡眠、营养平衡,增强免疫力。
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
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