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5岁以下宝宝易得病

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5岁以下宝宝易得病

2018-04-27 来源:汇涵HVHa聊伤与疗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一组数据:截止4.20,今年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1,978例,重症381例,死亡6人,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其中,发病最多的是0到5岁儿童,多发生在儿童和婴幼儿聚集的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场所。

什么是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6个月到5周岁年龄段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因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

主要症状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我国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比如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杯子、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不要过分紧张,也不要掉以轻心”。手足口病和感冒一样,是一种自愈性疾病,99%的手足口病患者属轻症,对症处理、居家观察治疗便可完全康复。

若患儿持续高热,出现呕吐、烦躁、精神萎靡、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重症患者可能会遗留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小脑功能障碍、神经发育迟缓、吞咽困难等后遗症,极少数危重患者救治不及时可能出现死亡。

护理患儿时应注意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孩子双手,防止抓破皮疹。手足部皮疹/疱疹的护理可喷洒汇涵术泰TM,可有效杀菌,预防创面感染,同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尽管大多数发病患儿能完全愈合,但“病在儿身,痛在家长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患病概率。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常消毒;喝开水、吃熟食;晒被褥、勤通风;接种疫苗……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一定要告诉宝宝,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

外出游玩时,可常备免洗手洗手液,避免在游玩过程中找不到水源而无法洗手。

常消毒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对于餐具、玩具、个人卫生用具等物品,每日应至少清洗消毒一次。最安全的消毒方法是开水煮烫消毒。

消毒液使用应选择安全无刺激的产品,将对宝宝的影响降到最低。

喝开水、吃熟食

不要给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病毒引发的,生冷食物对肠胃刺激非常大,会降低婴幼儿的肠胃抵抗力。

晒被褥,勤通风

紫外线对细胞、病毒等单细胞微生物的照射时,可达到一定的杀菌作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可以减少患病风险。

接种疫苗

目前流行的疫苗是EV71。儿童接种EV71疫苗后,再得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几率很低,但仍有可能出现因感染非EV71的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而患手足口病。

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家长们仍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才是长久稳定的防病措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