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暖,细菌、病毒也蠢蠢欲动,又到了手足口病开始“作妖”的季节。
根据往年规律,每年4月手足口病疫情开始出现上升,5月至8月会迎来第一个发病高峰。家里有宝宝的注意了,手足口病预防刻不容缓。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多发病于春夏之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
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大多数症状轻微,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例病情发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导致死亡,特别是EV71感染引起的,死亡率较高。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是透过接触患者的飞沫、鼻涕、唾液、穿破的水疱和粪便或触摸受污染的物件或水而传播。
肠病毒的潜伏期是3-7天,患者在病发头7天最具传染性,所以此病多数在幼稚园的幼童间或游泳池、海洋球池、摇摇车等公共场合互相传染。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现时仍未有疫苗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是预防此病的最好措施。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3)居室要经常通风;
(4)要勤晒衣被;
(5)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中医认为如果小朋友的肺脾气旺,湿热不重,则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小朋友平时不宜经常进食生冷寒凉、肥腻煎炸食物,以防损伤脾胃,湿热内生。
手足口病高发期可以使用中药精油搭起抗病防护罩。可让小朋友白天在外戴口罩时滴几滴在口罩外侧,晚上睡觉时使用香薰机,具有保护呼吸道及增加抵抗力的功效。
手足口病有后遗症吗?
可能有,据我们观察的病例,部分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患儿可遗留有肢体瘫痪、吞咽障碍等症状,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初期不可大意。
手足口病是不是疱疹越多越严重?
手足口病的皮疹多少与病情轻重应该无直接关系。无论是皮疹少的或皮疹多的病例均有重症,但是目前没有具体的研究得出这一结论。
哪些症状提示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通常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多数病患会突然发病,发烧通常在38℃左右。有些孩子会出现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性、呕吐、头痛等症状。在手、足、口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的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吃东西也比较痛,孩子往往会流口水、拒绝进食。家长若发现子女晕眩无力,就要及早带子女就医,否则「愈迟医就愈危险」。
患手足口病后何时能上学?
患病的儿童应该避免上学或参加集体活动,直至所有水疱结痂。
如感染是由肠病毒71型引致,患者完全康复(即发烧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应留家休息多两星期才回校上课。
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
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