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流行季,宝妈必备的应对手册

手足口病流行季,宝妈必备的应对手册

2018-04-26 来源:养生深圳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92万,死亡病例95人,在丙类传染病报告中发病、死亡人数皆为最高。

手足口病流行季又来了!

4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今年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

手足口病报告发病、重症和死亡呈隔年高发特征,预计2018年是手足口病高峰年,流行强度将高于去年。

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92万,死亡病例95人,在丙类传染病报告中发病、死亡人数皆为最高。

根据近年情况,每年进入4月份后手足口病例会陡然增加。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希望爸妈主动为宝宝接种疫苗,做好预防。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

故手足口疫苗的医学名叫: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平时说的手足口疫苗是口头名。

二、流行季节

一般为4月到7月,9到11月也会出现小高峰。

三、手足病是怎样传播的?

病情发展、预后如何?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呼吸道、消化道,通过空气(飞沫)、病人的分泌物(如: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大便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所接触的物品等或环境)而感染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绝大多数患者一周会痊愈,预后良好。重症病情进展迅速,极少数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四、哪些小孩的爸爸妈妈需要注意呢?

患者以5岁及以下孩子为主,1到2岁发病最高,90%发生在3岁以下的小孩。

6月龄以下小孩子发病较少,但从6月龄开始,发病率逐渐增加,且一旦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五、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呢?

1.体温大于39度,发热1到2天后,手掌、脚底、臀部、舌头、牙龈或两颊内侧口腔黏膜部位有疱疹或溃疡,通常不痒,有些皮疹也会有水疱,有的孩子会因咽喉痛而拒绝饮食。

2.有的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烦躁、爱睡觉或出冷汗等。

六、怎样预防?

1.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勤洗手:饭前便后、进食前或接触食物前、接触口鼻前、接触疱疹或者分沁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大小便弄脏的衣物时,应在流动的水、或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推荐洗手用“七步洗手法”。有呼吸道症状时避免接触分泌物,脏纸巾入有盖垃圾桶。

3.勤洗晒:生活用品勤晒,勤洗。

4.清洗消毒:勤清洁常接触的物品和物体表面,地面、玩具、家具表面,孩子能触摸的地方,每周含氯消毒剂消毒一次,半小时后冲洗、晾干。

5.就医隔离:一旦出现了发热、出疹等应及时就医,居家隔离。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方可入学。在家休养期间,尽量避免外出,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以免传染。

6.正确处理:对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大小便及被弄脏的物品或环境,要用含氯消毒剂处理,作用半小时,再用擦拭、冲洗。

7.避免逗留: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到人多集聚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8.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提高警惕:

A.对于幼儿托管等孩子集中区,落实晨检、病例监测、生活娱乐用品清洁消毒、环境通风消毒等日常防控措施,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

B.观察处理。如发现小朋友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出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教育部门和所属社康中心等相关部门,及时处置。

七、都有疹子,怎么区分手足口病与水痘?

区别

手足口病

水痘

疱疹性咽炎

易感人群

多发生在5岁以下。

普遍易感,以1到6岁孩子多见。

1到7岁是高危人群,多见3到10

病毒类型

肠道病毒

水痘-带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为主,EB病毒多见

发病季节

4月到6月,9月至11月也会出现小高峰。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高发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到7月高峰。

发病时间

潜伏期一般在三到五天。发热时或退热后出疹。

潜伏期12到21天,平均二周左右,一般发烧后第一到二天就会出现疹子。

潜伏期3到10天,24-48小时可达高峰,常突起高热,最高可达40度,一般持续2到4天。

发病区域

疹子多分布在手、足、口、臀等位置。

疹子集中分布在躯干中心,向心性分布,四肢和头面少,手掌、足底更少。

软腭的后咽部。

疹子特点

疱疹是实心且有红晕,一般比较硬,痒感不明显,疱疹不容破,散在的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到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癫样或水疱样皮疹。

初起,粉红色小丘疹,经1到2天后,水疱亮如水珠,,如绿豆大小疱疹,薄膜里边有液体,痒感明显,再长成脓疹,3到4天后结痂,常表现既有水疱,丘疹,又同时有结痂,疱容易破。

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丘疹,24小时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

八、手足病疫苗介绍

1.据中国疾控中心介绍,EV71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非常好,保护率达到95%。

2.该疫苗是二类疫苗,采取自愿、知情原则,此苗从4月10日起可以刷医保卡。

3.疫苗有两个厂家,一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适应人群:6个月至5岁;二是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适应人群:6个月到3岁。

4.基础免疫程序是2剂次,间隔1个月,每次每人用量是0.5ml,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九、接种疫苗须知

1.已知对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过敏体质等孩子不得接种。“科兴”还对庆大霉素过敏的孩子禁用,“中科院”还对硫酸卡那霉素过敏的孩子禁用。

2.同其它疫苗一样,因疫苗特性或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接种本疫苗的人群不一定产生100%的保护效果,接种后也会有反应,个体差异不同表现不同。

3.EV71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EV71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型等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4.接种EV71疫苗与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十、如有下列情况,慎重考虑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

2.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减弱。

3、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使免疫应答受限,也应推荐接种。

4、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患者,应慎重考虑是否接种该疫苗。

十一、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如何处理?

1.全身反应:最常见的是发热,个别孩子有食欲不振、厌食、腹泻、烦躁、易激惹、恶心呕吐、爱睡觉,没力气,过敏等反应,症状呈一过性。

2.局部反应:接种处触痛,发红,瘙痒,肿胀,硬结等,可自行缓解,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十二、常见发热及局部红肿的处理

1.常见发热,多喝水,多抱抱、陪伴孩子玩耍,一般会自行消退。个别若高烧,适当吃退烧药,若加重或长时间不退请及时就医。

2.局部有红肿:24小时内可局部冷敷,24小时候后可局部热敷。一般会自行消退,如有加重请及时就诊。

总结:接种后的症状出现有个体差异,不是每个孩子有,有的孩子基本没有症状,极少孩子有明显症状,一般症状都呈一过性,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请接种完在社康留观30分钟再离开,回家后多喝水,多观察。

重在预防

疾病重在预防,接种疫苗是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最有效、最经济的好办法。

目前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期,早接种,早预防,孩子更健康,父母更安心。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