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家长们迅速查阅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家长们迅速查阅

2018-04-15 来源:梧州儿一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近年我国各地都有发生过一些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病例,对于此次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手足口高发期预警,最近已经有不少提心吊胆的家长来我科咨询了。

4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局长毛群安表示,目前我国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已达2.8万例。预计今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强度将高于去年。

近年我国各地都有发生过一些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病例,对于此次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手足口高发期预警,最近已经有不少提心吊胆的家长来我科咨询了。

面对疫情,我们需要的是冷静,过分的担忧也是徒劳的,要以科学的、理智的态度沉着地应对。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尽量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和防范措施。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应该怎么做?下面给家长们普及一点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由于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升高,所以在2008年5月,手足口病被国家例入法定传染病监控的病种。现在,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尤其更多见于5岁及以下儿童,给儿童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根据往年手足口病流行规律,通常毎年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步上升,4~7月间可能会迎来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

近年来虽然我国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广泛接种,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及临床救治手段已有提升,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怎么获得

1.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吸入病毒污染的空气(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消化道传播)也可发生感染。发病后的孩子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2.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但我科近几年亦有见学龄儿童(6-12岁)获得手足口病,故家长仍不可掉以轻心。

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在临床上分为5期,但由于临床分型对于家长们理解有一定难度,本文不再累述,简单分型为轻症及重症手足口病两种:

轻症手足口病

轻症手足口病的孩子出现皮疹,典型的会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伴随症状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厌食、肠胃不适等症状。

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据我科陈青副主任医师介绍:近两年临床某些型别肠道病毒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

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重症手足口病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小于3岁婴幼儿,除了发热、皮疹以外,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意识障碍、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抽搐、大汗淋漓,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或血性液体等。

重症病例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进展快,导致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性痰、血压下降,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即使存活亦可留有后遗症。

早期识别为关键

手足口病重症病情变化十分凶猛迅速,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请家长务必记住以下几点特征,孩子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1)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抽搐、烦躁(性格改变,抓人、咬人),突发站立或坐立不稳。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大量冷汗、手脚冰凉,皮肤花纹。

(5)高血压不管年龄大小均可表现为呕吐。此外,儿童可诉说有头痛、视物模糊,小婴儿可出现哭闹不安、前囟隆起等表现。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所以每一名持续高热不退的手足口病患儿,我科均建议行血常规检查。

(7)高血糖可有多尿、口渴、多饮等表现。

如何治疗

首先,手足口病高峰期,孩子出现发热、厌食拒食、流口水、皮肤出现皮疹等症状,家长最好能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判断病情,以免耽误病情,误诊漏诊、

一般轻症的手足口病,只需要门诊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若怀疑重症的病例,尽量配合医师,住院监护治疗。

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瘟疫”范畴。疫毒经口鼻而入,湿热侵袭脾肺,外发四肢,上熏口咽,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咽痛、流涎、纳差、便秘等症状,重症者邪毒炽盛,湿热生风,表现为高热、易惊、肌肉瞤动、瘛瘲,甚则内陷厥阴,致神昏、厥、脱。

手足口病轻症中医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常用药物:黄芩、连翘、金银花、藿香、滑石、牛蒡子、白茅根等。如果出现持续发热、烦躁、口臭、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可在上方基础上酌情加用生石膏(先煎)、酒大黄、牡丹皮等药物。每日1剂,水煎100ml,分少量数次口服。(由于手足口病易于发展为重症,故不建议家长自行使用中药,尽可能到医院咨询医师用量)若持续发热或有便秘者若口服制剂疗效不佳者,可选用中药灌肠(点击蓝字了解灌肠好处)。

我科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领域取得不少宝贵经验,其中包括目前已列为我科治疗手足口病常规治疗方案的中药灌肠(甘露消毒丹)及中药外洗(苦黄散)。前者清热解毒效果极佳,通过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加速奏效时间,提高疗效,退热效果显著;后者通过药浴方式由患儿皮肤吸收,起到很好的清热消疹的效果。

两个中医治疗手段大大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为家长节省了经济,近几年在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家长中取得高度认可的良好口碑!

家中监护

(1)病情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2)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3)居家隔离: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预防措施

(1)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告诉宝宝,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家长们在处理完宝宝的尿片或其他污秽物后也应该彻底洗手。

(2)宝宝的餐具和玩具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消毒。

(3)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多喝开水,吃熟食。

(4)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的病人亲密接触。

(5)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多晒太阳,外出尽量戴口罩。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6)接种疫苗:手足口病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发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它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二类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推荐的接种年龄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