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啦,大家和这7种传染病见面的机会大着呢!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通过紧密接触也可进行传播。
症状主要有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轻微。而在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包括金刚烷胺和奥司他韦等。接种流感疫苗是防止感染这种疾病的最好方法。我国目前使用全病毒减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原发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水痘多发于儿童,易感儿童接触后90%会发病,6个月以下婴幼儿少见。孕妇患水痘时胎儿可被传染。
症状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痂。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十天左右可自愈。除了典型水痘外,还可出现出血型水痘和坏疽型水痘。通常采用支持性治疗进行治疗,阿昔洛韦是首选的抗病毒药物。预防水痘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CDC推荐疫苗在12-15个月时接种,并在4-6岁打加强针。(接种时间请遵医嘱)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主要发生在1-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症状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特征。腮腺炎病毒除了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发脑膜炎、脑膜脑炎、胰腺炎等。诊疗包括支持性治疗。目前国内外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90%可产生抗体。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传染病。麻疹是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该病主要在6个月--5岁儿童间流行。
症状以发热、咳嗽、流涕等其他症状和眼结膜炎为主,特征性表现为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患儿可出现喉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现在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和成人都可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5.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家庭内传播多见。各年龄组儿童均易感,5岁以下儿童易感性最高,尤以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症状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本病病程较长,若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咳嗽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减轻或阻断痉咳。目前我国有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
6.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感染,柯萨奇A16型病毒和肠病毒71型是最常见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
症状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7.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全称是传染性急性结膜炎,是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传染性很强,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它们的目标,常常是一人得病,全家中招。
症状为起病急剧,有眼睛红肿、烧灼异物感、流泪等明显的刺激症状,较多的水性或者粘液性分泌物,结膜充血水肿,可伴有结膜下出血,如果结膜下出血比较多,出血面积比较大,看起来整个眼睛就都红了,我国传统中医称为“赤眼”,俗称“红眼病”。需要及时就诊、注意卫生、做好隔离和预防,防止交叉感染。
适用于女性日常冲洗清洁阴道和阴道疾病的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冲洗治疗。以及经后产后房事前后的清洗预防生殖道传染病,避免交叉感染。
健客价: ¥1.6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保证盐酸左氧氟沙星及其他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左氧氟沙星只用于治疗或预防已证明或高度怀疑由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在选择或修改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试验的数据做参考,则应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和病原菌敏感性进行经验性治疗。 在治疗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分离并鉴定感染病原菌,确定其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在获得以上检验结果之前可以先使用左
健客价: ¥12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丹毒,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血管内科,皮肤科,传染病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
健客价: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