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此消彼长,最近被登革热刷屏的朋友圈,大家突然意识到了蚊子的存在感,但是不要怕,登革热是可防可控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些防病知识,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吧!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
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登革热有特效药可治吗?
登革热发病时及时就医,一般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愈后无其他健康影响,死亡率很低。
哪些地方易受蚊子叮咬?
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废弃的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
伊蚊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时至5时,次高峰在上午9时至10时。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孳生地附近50米至10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孳生地周围100米范围内较易被叮咬。
外出旅游温馨提示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游前,要先了解当地的情况,可通过网络查询旅游部门、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做好预防措施后再前往。
如果前往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必须采取防蚊措施,比如穿长袖衣服、喷防蚊液,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选择有空调或有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
一旦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外出旅行史,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蚊子的生长过程
蚊子的生长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约七天便完成。卵、孑孓及蛹都在水中生长,到成蚊才离开水面。因此,清除积水,便可以杜绝蚊患。
家居防蚊守则
1.确保储水容器、水井及储水箱严密。
2.花瓶和水养植物须每星期至少换水一次,并切勿让花盆底的盆碟积水。
3.适当弃置空饭盒和汽水罐等可蓄水的废弃物。
4.保持沟渠畅通。
5.将地台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我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
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登革热其实并不可怕
登革热并不可怕,死亡率低。
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一般情况下,治疗一周左右就能好。
环境整治
室内的瓶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室外的坑洼、树洞、竹筒等积水处,都是蚊子孽生繁殖的温床。因此,要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处理竹筒、翻缸倒罐、清理废旧轮胎等措施,清除蚊虫孽生地。
化学防治
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常用化学药物来杀灭和驱避成蚊。
物理防治
利用光、声、电等物理方法捕杀、诱杀或驱除蚊虫,如:光诱器、电子驱蚊器、电蚊拍等。
生物防治
在水池、荷花缸放养观赏鱼类,在稻田、灌溉沟渠放养鲤鱼、草鱼等,通过放养鱼类消灭蚊幼虫。
消除或破坏卧槽孳生地
1、排干房前屋后、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
2、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3、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4、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5、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
1、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2、在蚊子活动高峰期,避免在树阴、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外出时,可穿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分涂抹驱避剂。
4、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可在现场喷洒灭蚊剂。